□祖明远本报记者张伟
核心提示
◎特殊的区位优势,决定涪城区要快人一步,领先发展
◎经济结构转型——现代服务业将在涪城区经济版图中占据半壁江山
◎统筹城乡、全域发展是涪城区领先发展的根本路径
◎领先发展的目标就是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从工业一枝独秀到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从传统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从保障民生到创造百姓幸福美好的生活——涪城在“卫冕”全省十强县前三名后,又一次扬帆起航。“作为全省县级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市的主城区、中国(绵阳)国家科技城的核心区,涪城必须强化领先意识,不仅在全市要领先,在全省也要领先;不仅在科学发展上要领先,在加快发展上也要领先。”涪城区委书记廖凯的态度坚决果断。“区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六个翻番\’的目标,即到2016年区属地区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六个主要经济指标要在2011年基础上翻一番。我们要争取提前一年实现这个目标。”涪城区区长赖俊的讲话掷地有声。
在“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中,涪城主动作为、奋勇争先,正在奋力描绘“中国梦”的涪城特写。
涪城理念 领先发展
【现场镜头】5月18日,绵阳涪城万达广场内人潮涌动。自2012年底开业以来,这样热闹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开业仅17天,涪城万达广场的营业额已超过同期的重庆南坪店,与成都金牛店持平。看好涪城的商贸巨头并不止万达一家。目前,涪城已吸引了沃尔玛、茂业百货、欧尚、麦德龙、华润万家等知名商业巨头落户或正在筹划落户,全区上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商业已接近20个。
涪城要领先发展,底气何在?突破口在哪里?
作为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的主城区,涪城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城市资源。涪城集中了全市1/5以上的规上商贸流通企业、一半的规模餐饮企业、近1/3的星级酒店,辐射带动的市场规模达3000-5000万人口,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绵阳“一城三区”发展规划涵盖了涪城大部分区域,最远的乡镇距城区车程仅20余分钟,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具有天然优势。随着二环路、绕城高速建成通车,涪城发展空间还将进一步拓展……
另一个发展动力来自中国(绵阳)国家科技城。作为科技城的核心区,涪城区拥有傲视全省的科技资源。一组数据可以见证——科技城拥有国家重点国防科研院所18家,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6家、工程技术中心16家、企业技术中心33家;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2万人,两院院士26名。
绵阳的区位、科技资源是一座富矿,但关键是如何挖掘,使之转化为涪城领先发展的动力源泉。对此,涪城区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坚持科技驱动,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
于是,有了全省二级城市中首个总部经济试验区。在金家林,通过推进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总部聚集,配套发展金融软件开发、数据处理等金融后台服务产业,确保涪城在科研设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上抢占先机。通过深挖资源,推动科技转化,特别是绵阳市军民融合战略加快实施,初步探索出军民两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有机衔接的军民融合发展有效路径,2012年军民融合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涪城战略 全域发展
【感受变化】5月15日,阳光温柔,杨家镇团阳寺村57岁的村民龚希武正在香草园里忙碌。对比这几年的生活变化,他感触颇深——他家有4.2亩田地,以往依靠种植农作物,年纯收入不到3千元。建香草园后,土地流转给了企业集中开发,自己和妻子到园里打工,每年的土地流转费和工资近3万元。“是以前的十倍!”
要实现领先发展,必须要协调好城乡发展步伐。涪城的选择是从规划入手,将全区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统筹考虑,打破城乡、区域等限制,实现规划“全域覆盖”、交通“全域畅通”、社会公共服务“全域均衡”、资源“全域共享”,推动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体发展。
最明显的变化在农村。在涪城区西南部新农村示范片,一条现代农业与服务业交相呼应的产业带正在加快建设中。由杨家、关帝两个乡镇12个行政村组成的杨关产业带,核心的发展思路是以现代农业为依托,带动乡村旅游,进而实现一三产业互动,实现村民增收致富的梦想。
按照规划,杨家镇主要发展优质葡萄、花卉苗木等产业,关帝镇则主要发展种植、养殖业。目前,杨关产业带已发展和辐射带动优质蔬菜、花卉林果、生态养殖等现代农业基地面积近20万亩,一年能带动全区农民人均增收上千元。几年后,这里将成为现代农业的展示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区和乡村旅游集聚区。
更大的利好还在后面。涪城是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区,城市公交乡镇覆盖率达100%、村级覆盖率达80%,随着二环路、绕城高速和主干道连接道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全区域半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届时,将进一步打破城乡、区域限制,真正实现规划全域覆盖、交通全域畅通、社会公共服务全域均衡、资源全域共享。
涪城目标 率先小康
【远景期待】5月17日,看着附近工地的大楼渐渐升高,涪城区石塘镇瓦店村8社的窦静兰的心情也是“节节高”。因为绵阳最大的物流中心——石塘商贸物流城开工以来,她家的收入至少翻了3倍。首先,楼房租了个好价钱,再加上做生意的收入,一年能赚到10多万元。而最近商贸城两个重点项目毅德商贸城和剑南国际食品城的商铺火热的预售情况,给了她更大的期待。
连续17年跻身全省“十强县”,这份成绩足以令人骄傲,但涪城区却更多看到的是自己的不足: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两万元和万元大关,在全省“十强县”中排名靠后,与“十强县”第三的排名不相称。
在涪城区领导看来,领先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这给涪城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在区域发展中保持领先,更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走在前列,二者同步进行,实现强区与富民的一致。
为此,在区第五次党代会制定的“六个翻番”目标基础上,涪城区再加任务,要提前一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即到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基本建成小康社会。
在未来,涪城将通过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业强区、统筹城乡、园区建设、对外开放、文化产业、生态文明、社会管理等“八个突破”,确保领先发展势头,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6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万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闻推荐
绵阳的常先生因为生意的原因在外地某楼盘相中一套公寓房,当时常太太并不在身边,无法了解楼盘的情况,常先生为了保留下这套房子等太太来了再参考参考,所以在售楼小姐的建议下支付了5万元的意向金。...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