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3年“金秋助学”活动于日前全面启动。记者获悉,活动开始后,即收到部分热心企业的助学捐款和通过结对助学给予学生的资助。
据介绍,今年“金秋助学”活动时间为6月20日至9月20日。资助对象是参加2013年高考,原则上被普通高等院校三类本科及以上院校录取的绵阳户籍的五类同学:持《低保证》、《惠民帮扶证》的城乡困难家庭子女;因地震父母双亡的孤儿;烈士子女或一级伤残军人子女;持《残疾人证》的困难残疾人学生;困难劳模、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子女。资助标准为不低于每人2000元,其中:因地震父母双亡的孤儿、烈士子女或一级伤残军人子女、困难劳模子女、困难残疾学生、困难单亲家庭子女、特困低保家庭子女,资助标准为不低于每人3000元。
此次活动所需资助资金由相关市级部门和各县市区共同筹集。市本级助学资金,包括市本级财政“民生工程”投入资金、部门资金、争取上级资金、社会募捐资金。
据介绍,按照今年“金秋助学”活动计划,全市共需要筹集助学资金900余万元,其中:市本级需要筹集助学资金500万元左右,县市区需要筹集400万元左右。从目前筹集情况来看,市本级各活动参与部门通过积极增收节支筹集本部门资金,争取上级助学帮扶资金,加上本级财政“民生工程”的帮扶资金和其他资金,能落实助学资金350万元,尚有150万元的缺口。因此,有关部门向全市广大机关党员干部、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发出倡议,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通过捐赠助学资金、“一对一”结对帮扶、定向资助等形式,参与到“金秋助学”活动中来,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帮助困难家庭子女圆梦大学。
(本报记者 王耘)
新闻推荐
“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今年以来,绵阳市继续把少数民族地区帮扶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一面帮扶民族地区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一面扶持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发展项目,帮助他们增收,不断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