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象 1
一味地包办代替
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家长,什么也不让孩子干。孩子的小手总是闲着,妈妈的手,爸爸的手,爷爷奶奶的手总是挡在孩子前面,一味地包办代替。给他穿衣,喂他吃饭,背书包,削铅笔,甚至帮他做作业,久而久之,孩子成了什么也不会的生活“傻大冒”。静心默思,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有位幼教专家说过:“希望每个妈妈都少长一只手。”这话的意思不言而喻,少包办代替,让孩子的小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少明智的家长,让孩子早早独立。孩子年龄虽小,却能自己穿衣、吃饭、洗裤头、洗袜子、扫地、收拾房间,会做很多事情。在家里、学校里,与朋友交往中,都是人见人爱的快乐小精灵。这些家长深知,要培养心灵手巧的孩子,“手巧”才会“心灵”,劳动是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最好途径。
怪象 2
不让孩子吃苦锻炼
不少家长对孩子溺爱娇宠,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生怕孩子吃一点苦。再看孩子,不知珍惜,更不懂感恩,稍有不顺,便挑三拣四,适应能力差不说,有的还与集体生活格格不入,变得自私狭隘。
我曾目睹全家人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一点也不含糊地把孩子打造成一个面对新环境束手无策的低能儿。“富养女”遇到一丁点儿小事都非得家长出面解决,与同学相处常出现危机,整天怨天尤人,哭哭啼啼。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样的名句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家长都应遵从古训,让孩子拥有节俭的美德,珍惜拥有,懂得感恩,随遇而安,把每次困难当成磨砺意志最好的教材,乐观面对一切。
怪象 3
孩子成家中的“统帅”
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孩子,俨然是家中的“皇帝”,对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是招之则来,挥之即去,颐指气使,不可一世。认为“我是全家的老大”,“全家人都听我的”。对于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大人不但不制止引导,反而睁只眼闭只眼,忽略了最重要的教育契机。
明朝著名学者洪应明的《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身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意思是说,一味只听好话,无异于泡在毒酒之中。我们培养孩子应该在遵循孩子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生活中讲原则,有底线,孩子有规则意识,更有责任感,长大了才能成为有担当的社会栋梁。
怪象 4
家长纵容孩子违纪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遵守校规班纪的孩子,将来肯定是遵章守法的好公民。然而,学校里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学校明文规定,不能带零食,可家长总是悄悄塞一大包零食;孩子与孩子发生冲突不正确引导,反而教他以牙还牙,绝不吃亏;孩子不愿上学,默许他撒谎迟到或不到。
家长朋友们,不能用所谓的“爱”把能行的孩子变得不行,把健康的孩子变得萎靡,把乐观的孩子变得卑怯。我们的爱应该让他们更独立,更阳光,更自信,更自强,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随遇而安,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请正确地给予孩子恰当的爱,别让你的爱变成对孩子的伤害。(绵阳外国语学校 胡泉英)
新闻推荐
本报讯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于2013年11月5日在浙江海宁落下帷幕,由绵阳市选送的绵阳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何丹老师一举夺得一等奖,这是绵阳...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