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违规车辆116辆,各类会议、文件简报和内部刊物减少20.5%,市级公务接待费用减少28.8%,清退办公用房5.96万平方米……自2014年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一张张不同寻常的成绩“清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绵阳市从2014年2月至9月,在全市集中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本反“四风”的明白账,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特别是今年以来,绵阳市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深入贯彻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时刻关注群众冷暖安危,继续下大力气关注和改善民生,强力推进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着力巩固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广大群众的满意度不断上升。
本报记者 魏星奎整治“四风”突出问题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绵阳市从严从实整治“四风”,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深入群众征集问题,先后组织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开展“三走遍一深入”活动,通过“基层问计、百姓听音”,收集各类问题4.7万个,化解信访案件、矛盾纠纷7700多件,办实事1.9万件。
结合绵阳实际,在全市范围进行了干部走读和领导干部调动随带公车两项专项治理。并把“市县两级随意向基层借调工作人员”、“强农惠农政策执行缩水走样或优亲厚友”等十多个普遍性问题,纳入市级层面整治范畴。
各县市区将“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多一站\’办理问题”、“目标绩效管理和督查督办”、“国家公职人员参与赌博”、“三资管理不规范”、“便民服务不规范”、“治理涉农资金管理使用”等20多个突出问题作为重点整治项目。
大力整顿规范办公用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清退。全市清退办公用房59615㎡,其中市本级22839㎡。严格整治领导干部调动随带公车,42辆随带公车已按要求有效处置。
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解决各类评比达标表彰过多,开展制止滥建“楼堂馆所”问题和多占办公用房问题等专项治理,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
深入推进“9+X”正风肃纪专项整治,做实干部“走读”、调动随带公车等13项“X”自选整治内容。持续深入推动“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集中开展民生工程大提速、信访积案化解、暖冬扶困等九大行动,县乡村三级全面建立以“民生诉求台账、困难群众台账、稳定工作台账”为主要内容的民情台账,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5万件。
今年3月下旬,市上组织28个专项督查组,对县市区(园区)、市级部门“庸懒散浮拖”典型查处等六个方面内容进行全覆盖督查,先后“点对点”向107个被督查单位发出整改通知。
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充分利用网络理政平台和“绵阳清风”微博,加大对为官不为、执行力不强、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和娱乐场所公款消费等问题的查处力度。今年1季度,全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8件8人,给予党政纪处分8人。
从严监督管理干部
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绵阳市将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纳入制度层面:
——全面推行“日纪实、月考评、年考核”制度,强化干部日常考核,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现实表现进行经常性和动态性掌握。
——组织开展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县市区、园区政绩考核,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坚持做好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探索建立县市区委书记、园区党工委书记、市级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告知与承诺制度和新提拔干部任职“双承诺”制度,认真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述职述廉等制度,督促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正确履职,秉公用权。
——实行干部考察员持证上岗制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对“带病提拔”干部选拔任用过程进行倒查追责,坚决杜绝选人用人违规违纪问题。开展市管干部全覆盖谈心谈话活动,强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和关心爱护。
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真正让官场做到风清气正。
针对一些地方和单位超职数配备干部比较突出等问题,严格按照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关于抓好“六个专项治理”的要求,坚决叫停一切违规政策,按要求如期整改消化,推动建立健全匡正选人用人风气长效机制。
将“干部档案管理不规范”“领导干部违规兼职”2个问题作为“X”自选整治内容,制定1个总方案、7个具体工作方案、84条整改措施,逐项落实责任分工、明确完成时限,集中2个月时间在全市深入开展选人用人突出问题“5+2”专项整治。
全市共清理超配职务756人,目前已消化130人;全面清理在企业兼职(任职)的党政领导干部347名,对不符合兼职(任职)条件的免去了在企业的一切职务;对2087名县处级干部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排查出“裸官”2名,按照规定对其进行岗位调整。
目前,市委制定下发了《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十坚持十严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实施方案》,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推向常态化。
持续抓好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今年全市将公开遴选县级培养对象约120名、其他各层级培养对象1000名。深入开展“经历补缺+能力提升”行动,在3月26日启动的第三批“百人计划”活动中,选派干部上挂锻炼72人,下派锻炼114人,企事业单位交流挂职26人,定向选派到全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挂职42人,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干部政治定力,提升领导干部工作水平。
持续关注改善民生
每一项工作的成效,群众满意是惟一检验标准。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绵阳市结合民生问题的改善,紧紧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集中力量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真正实现“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使广大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不断上升。
针对信访积案和历史遗留问题,38名市级领导在“三走遍一深入”活动中带着504件信访积案下访,化解矛盾纠纷,全市信访量同比下降七成以上。
针对城市出行难问题,加快四条绕城“主动脉”建设,新投入定制公交车180辆、出租车300辆、公共自行车1000辆,延伸优化20余条公交线路,解决10余万城乡接合部群众出行难问题。
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先后投入10多亿元用于11条小流域治理,着手新建长8.4公里、宽3米涪滨路生态景观大道,推动三江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
今年以来,绵阳市继续把民生工程作为提升城乡群众幸福感的重要内容,坚持“有感发展、民生优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立足绵阳实际和群众迫切需求,拟实施市级民生工程项目76个,预计总投入43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5.5亿元,市级财政对全市省、市民生工程投入预算为8.08亿元,同比增加2000万元。
这些项目基本涵盖了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民族地区帮扶、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等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项目实施后,将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出行难”、“上学难”、“看病贵”等现实难题,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提升。
市民生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今年即将实施的市级民生工程项目编制上,突出了三个方面特点:一是体现新时期的新要求,如信息惠民和智慧城市建设、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法治广场建设等项目。二是推动市上重大决策落实,如新增剑南路改造、绵三绵梓公路暂停收费、绵阳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等。三是更加突出重视困难群众、环保和城市交通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讯(龙美霖记者郑金容)“轰隆隆……”平地一声惊雷起,7日晚上绵阳市降下了今夏以来的第一场雨,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很多市民措手不及,尤其是没带雨伞、被困在路上的人。虽然风大雨大,但无数人的爱...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