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绵阳新闻 > 正文

绵遂路 过境公路摇身变为城市街道

来源:绵阳晚报 2019-03-03 08:00   https://www.yybnet.net/

科委立交桥

现在的安昌桥

安昌桥孙文旭摄于1991年(绵阳市城建档案馆供图)

安昌桥改建通车范柯摄于1995年

(绵阳市城建档案馆供图)

绵遂路一段(长虹大道中段)与剑南路西段交会处

长虹大道通车典礼范柯摄于1995年(绵阳市城建档案馆供图)

科委立交桥施工任先禄摄于1994年

(绵阳市城建档案馆供图)

科委立交桥下

记者曹雨婷文/图

《绵阳市城乡建设志》过境公路的建设中对绵遂路未有记载,但在有关小浮桥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窥见绵遂路初建的历史。绵州通汤毓良介绍,“小浮桥与西河漫水桥均是由四川驻绵阳的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在1940年建设绵遂路时建成的公路桥。”由此也可知道,绵遂路不是新街,而是修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

一条始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老”路

绵阳过境公路建设起始于民国时期城外街区拓建。据《绵阳市城乡建设志》记载,城外街区向西北方位(成绵路一带)、川西北第一公园(今人民公园)、开元场和四方过境公路拓展。绵遂路不是新街,它修建于民国时期。

1927年,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川西北屯殖司令孙震(字德操)驻防绵阳设立马路总局。1930年,孙震以整治川西北十四县路政为由,以绵阳为中心筹建马路。费用以卖庙产为主,农民缴“马路捐”,城市居民和工商业按房屋摊派,每间不低于银元5元(当时粮价为7元一石),修马路总筹款公开数200万元,实际达400万元。由工头承包,招募民工每天付钱二角至三角,强迫昼夜施工。

期间修绵罗马路(后改名绵兴路),由北门珠市街至鸡鸣桥长约50里;修绵彰马路,由民生工厂前至彰明九岭岗止,长约40里,马路整治局派员监修。其中,绵马路是川陕公路经过绵阳城区的必经之道,在民间被称作“绵阳第一条马路”,也因此路为绵阳到成都的始端,于是取名为“成绵路”。绵州通汤毓良翻阅《绵阳市志》:1929年由孙震督办,绵阳、江油和彰明县负责修绵江马路,次年修成。这说明绵江路和成绵路、绵罗路等都是民国起就存在的道路。此外,还有绵梓路、绵中(中江)路等也是于民国时期开始建设。

《绵阳市城乡建设志》过境公路的建设中对绵遂路未有记载,但在有关小浮桥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窥见绵遂路初建的历史。绵州通汤毓良介绍,“小浮桥与西河漫水桥均是由四川驻绵阳的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在1940年建设绵遂路时建成的公路桥。”由此也可知道,绵遂路不是新街,而是修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

从过境公路到城市道路

时间流转,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曾经的过境公路变成了绵阳的城市道路,其中也包括绵遂路。绵遂路是绵阳解放后最早一批改建的道路。1959年,绵阳地、县两级成立“绵阳旧城改建指挥部”,专署副专员李玉良任指挥长,从10月3日起改造长兴街、小西街、民主街(西巷子)、警钟街至翠花街口,拆去北侧街房“天上宫”“金土地”、新华书店及商店。1960年3月,市政工程队新建绵遂路、先锋路1公里。

汤毓良解释,这里修建的一公里在以后被叫做绵遂路二段。1959年12月,市政工程队在建设安昌桥时,修建了900米简易公路即绵遂路二段(邮电大楼至旧桥址);1968年,绵阳地区交通局、省桥工队重建安昌桥,将原路改建为6.5米宽的公路;1981年3月,三项工程办公室将自老邮电大楼至林业大厦420米长、6.5米宽的道路拓宽到25米;1987年,市交通局出口公路指挥部将路宽拓宽为30米,铺成次高级沥青路面南段延伸至啤酒厂。

绵遂路一段则是绵遂路二段往北延长和绵江路相接(邮电大楼至地区科委接临园干道),“一段就是今天金柱园到科委立交桥,二段就是科委立交桥到安昌桥。”汤毓良回忆,1982年以前,汽车中心站以南为泥结碎石路面。

晴天尘土飞扬,雨天烂泥难行,群众反映强烈。政府采取集资办法,责成市政建设指挥部牵头有关单位集资14万元,城建经费投资8万元。1982年7月28日,市政公司施工,挖掘土石方3千立方;加宽白天鹅宾馆门前桥涵一座,铺筑沥青路面4500平方米,这才有了绵遂路一段。

绵遂路一二段存在时间不长,1987年,原绵江路、红旗北路、绵遂路一、二段更名为绵州路中段,也就是今天的长虹大道中段。今天人们再提起绵遂路第一反应都是绵遂高速公路,很难联想到曾经的这段“绵遂路”了。

安昌河大桥见证绵阳城市发展

市政工程队在建设安昌桥时,修建了绵遂路二段,但安昌桥的修建历史却很曲折。安昌河大桥(安昌桥)系绵阳至重庆省道跨越安昌河的主干桥,始建于1959年,由四川省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原桥长212米、宽14米,七孔石拱结构。“当年,当工程施工到下桥基三座时,正值三年粮食困难时期,全国进入到‘保钢保粮’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建桥指挥部不断的压缩精简,但建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那时候又没什么机械,全靠肩扛背驮、人海战术,这得消耗多少粮食和钢材啊。”汤毓良说,那时候,人们吃饭都成了大问题,指挥部实在运转不下去了,大桥于当年8月25日被迫停工。

足足等了8年,1967年安昌桥建设终于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此时由绵阳地区交通局开始第二次重新设计,由新华劳改农场施工队承担修建。在一些特殊技术环节,比如桥墩以下则由绵阳地区桥工队承建,桥帽由地区建筑公司承建,难度大的吊装由省交通厅桥工队安装。经过一年施工,1968年安昌桥顺利竣工。《绵阳市建筑志》对大桥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大桥上部结构为钢筋砼T型桥梁,下部为石台墩,全长194米,车行道宽8米,两边人行道各2.3米,有栏杆,7孔。

汤毓良记得,大桥修好后,也没有什么庆祝活动,但往来的人很多,“人们蜂拥着从桥上进城,看稀奇似的”。尤其是南山中学的学生,更是欢欣鼓舞,再也不用担心发大水没有渡船和淹没漫水桥没法过江回家了(南山下的索桥是上世纪80年代才建成)。随着城市发展,安昌河上相继修建了南河大桥、饮马大桥、南山大桥、飞来石大桥、樊华大桥等多座大桥,为人们通行带来便利。

科委立交桥绵阳地标的诞生

“金柱园叫下交桥,科委立交桥就是上交桥。”许多老绵阳人都知道,科委立交桥最初叫长虹大道立交桥,该桥因修建长虹大道与已建成的临园干道构成市区十字型骨架交通的枢纽。其设计为上环式车行立交,占地1公顷,内环直径54米。

科委立交桥于1993年12月20日破土动工,仅用118天于1994年4月24日便快速优质高效建成。于“五.一”节上环式车行道通车,内环及桥下四侧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工程于1994年12月底竣工。“以前绵阳有个立交桥是好洋盘的事。”汤毓良说,都在1995年左右竣工,金柱园和科委立交桥成了绵阳的新地标。“一个金柱园一个科委立交桥,小商铺多得很。”市民谢玉琼记得以前也到这两个地方买过东西,就和现在的大观园一样,每次去都要做好砍价的准备。城市地标之所以为地标不仅是建筑本身,更因为人们对它们有特殊感情。随着绵阳的地标建筑逐渐增多,绵阳人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新闻推荐

2019春运昨日收官 全市道路运送旅客383万人次

本报讯(记者田明霞)昨(1)日,2019年春运结束。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今年春运40天,绵阳市道路运输行业累计开行客运班车289325...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绵遂路 过境公路摇身变为城市街道)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