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永坤
三月的嫘祖故里,山峦叠翠,沃野沐春。
核心区域投资3亿元的工业园区建设正酣,盐亭城区面积实现倍增;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西部花都”声名远播;火热建设的成南高速等正在改变盐亭的区位,使之加速融入成渝经济区……
春到盐亭万象新。谋发展、谋跨越、谋未来,一个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不断涌现的创先争优载体,无不闪现着党员的身影。
盐亭县委书记陈朝先说:“让党员亮出身份,树立形象,既是盐亭助跑摸高、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盐亭基层组织建设的主体。”
“敢上”、“勤下”。看清了“症结”,统一了认识,找到了破解之策,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强了
陈朝先赴盐亭履新不久,一封群众来信摆在了他的案头。
这是一位78岁高龄、56年党龄的老党员的来信:朝先书记,新一届县委提出“抓工业、抓城市、抓农业、抓项目、抓落实”的思路,让我们很振奋。但农村党员干部“双带”能力还不强、后备干部断层,社区办公场所靠租房“打游击”,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这是一位老党员对新一届县委的信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温兴成迅速带领组织、远程、综干、干监等股室同志到老党员家中,深入农村、社区、企业,交流座谈、查找问题、寻找对策。
一番调查摸底,个别村级党组织宣传不够、工作落实有差距、执行规定不到位、党员学习培训不多、村务公开不及时,部分社区没有办公场地、人浮于事等“病因”浮出水面。“病因”找准,祛除“病根”需对症下药。在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推进会上,陈朝先抛出了“敢上”、“勤下”的破题之策。随后,一场“敢上勤下”的行动在盐亭悄然展开。各级领导以基层党建为切入口,主动深入矛盾突出的基层,主动深入困难较多的一线,主动深入问题聚集的地方,迎难而上、直面矛盾、主动作为。
柏梓镇推行“一上一下”工作法,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逢场天每村派一名干部带上公章到镇大接访中心集中办公,为各村群众现场提供“一站式”服务;其他时间,驻村干部进村入户,把群众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带回镇上研究解决办法。
两河镇专门为驻村镇干部买了10辆自行车,并配备了学习笔记、便民日志和干部备忘录,这种“一辆自行车三个本子”的做法,一下子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采访中,不少干部坦言,刚开始自己对“基层组织建设年”只停留在嘴上,没想到通过查找问题看清了“症结”,统一了认识,找到了破解之方,最重要的是随着问题和矛盾的逐步解决,整个社会充满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团结和谐了。
“六懂”、“六有”。广大基层干部争当群众增收致富的带头人,好房子变成了好风景,好风景变成了好产业,好产业带来了好日子
2月1日,盐亭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基层干部“半军事化”集中培训全面展开。
县委、县政府斥资60万元,邀请西科大专家、教授和县委组织部、党校、农业局等党建专家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996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居)主任和36个乡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员分7期进行集中培训。
原本财政吃紧的盐亭,缘何斥巨资抓培训?陈朝先告诉记者,目的是让全县的基层干部做到“六懂六有”,要懂政治、有为民之心,懂学习、有安民之策,懂发展、有富民之能,懂服务、有亲民之道,懂法制、有利民之举,懂廉政、有爱民之德,“从而激发他们的斗志,敦促他们争当群众增收致富的带头人,争做稳定基层、化解矛盾的有心人”。
让强者有压力,让弱者有动力。围绕科学发展精心组织的封闭培训,把“比、学、赶、超”抓党建促发展的迫切感传递到了每个参训干部身上。
八角镇复明村村支书何思文因2010年翻修房屋椎骨粉碎性骨折,至今行动不便。培训期间,他拄着拐棍上课,从不迟到。他动情地说:“我带病坚持,就是为了给自己充电,毕竟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
两河镇高团村村支书刘一纯虽已年近古稀,仍虚心学习、认真记笔记,他感慨自己年龄大了,村里连片打造“西部花都”需要新思维,表示一定要把培训学到的新知识用到干事创业中去,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记者行走在盐亭山乡蜿蜒的道路上,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盐亭工业园成了绿色原野上的新风景。事实证明,盐亭斥巨资抓培训不是作秀,不是炒作,县委、县政府的初衷找到了令人满意的答案——
两河镇高团村和白虎村,2300多亩的花卉基地散发出醉人的花香,基地一侧排排新建农房犹如乡村别墅。
富驿镇回龙村、断桥村葡萄沟里,3000多亩优质葡萄树在春风中摇曳,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
……
温兴成介绍,盐亭县委除了科级以上干部每月必听的“嫘祖故里大讲堂”外,“法纪大讲堂”正在扩大范围,“党务干部培训班”、“大学生村干部培训班”和“新党员培训班”正在紧张筹备,“我们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立足当前、自我加压、着眼未来”。
“六懂”、“六有”,让好房子变成了好风景,好风景变成了好产业,好产业带来了好日子。这些“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探索,暖了群众的心窝,富了盐亭的乡亲。
抓具体、抓实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方位解决基层组织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3月8日,细雨濛濛。林农镇爱国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绵阳市合力拍卖公司无偿捐助的八千多株8518型特级核桃树苗运来了。爱国村是盐亭县委组织部“挂、包、帮”的联系点,这批价值十多万元的核桃苗,三年后将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村民人均可增收500元以上。
盐亭县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杨宇感叹:“沉下去为老百姓办实事,已经成为我们组工干部的自觉行动,成为组织系统的机关文化。”
此话不假。在“特殊党费”援建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中,县委组织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组成4个督查组,随时对全县16个项目进行督查,保证工程质量、推进工程进度。
不仅如此,县委组织部还出台了专门文件,开展“机关文化创建年”活动,弘扬忠诚文化、公道文化、自律文化、亲和文化,打造党性最强部门、管理规范部门、正气部门、温暖部门。
在陈朝先看来,让每个党员立足实际履行职责,可以让他们获得价值认同感,从而增强他们对组织的向心力。
事实如此。如今,盐亭县城10个社区搬迁、装修、新增设备提升工程有序进行,办公经费从每年2万元提高到5万元;乡镇社区办公经费从每年1万元提高到2万元;村办公经费每年平均提高3000元以上……
怎样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年”?盐亭的实践告诉我们,就是要抓具体、抓实效,就是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解决基层组织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难题。
嫘祖故里万象新。在基层组织建设的鼓点中,创新开放、活力四射、生机勃勃的盐亭,正以前所未有的昂扬姿态,矗立在绵州大地,播种着新的希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绵阳市首批9个乡镇片区纪工委在盐亭成立。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楚明出席成立大会并为各乡镇片区纪工委授牌。据了解,设立乡镇片区纪工委旨在变“同体”监督为“异体”监督,从制...
盐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盐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