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上午10时,内江隆昌县云顶镇圣水村。
村支书郑昌禄正带着村民疏通修补多年未用的引水渠,在他的身后是龟裂成巨大网状裂口的一片片农田。“我参加农业工作20多年,还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隆昌县农业局农技站副站长蓝兵介绍说,作为内江重要产粮县的隆昌,现在正面临着31万亩稻田如何抗旱保收的难题。
□本报记者 张明海 文/图
大旱压境:
全县8成水田受影响
“春节刚结束,我们就出来修水渠了。马上就要开始育秧苗了,得抓紧时间。”圣水村四组村民何明生说。
何明生家有5亩水田,基本干成一条条的大口子。郑昌禄说:“全村900多亩水田,80%都干成了一条条‘皱纹\’。”
采访中,何明生顺手拿起直径超过5厘米的铁锹把手,倒着插入水渠边干裂农田的裂口。不用太费力,至少有五六十厘米的长度轻轻松松没入土地。
何明生又带着记者来到旁边刚刚翻过的一块农田,说:“这里昨天刚刚抽满水,因为裂口太凶,不到一晚上时间全部漏完了。”为何今年刚开始,当地就遭遇如此大的干旱?“去年隆昌遭受有气象历史记录以来的最大干旱,一年多过去了,全县基本上没有降过大雨。”对此疑问,蓝兵解释说:“现在出现‘大旱压境\’,是去年伏旱、冬旱持续效应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缓解。”
隆昌县水稻除了栽种面积多之外,还是一年两季生长并收割两次。蓝兵表示:“去年旱情持续整整一年,10月份全县收割的再生稻全面减产,类似于圣水村这些地方,有一些农户面临的还是基本绝收的尴尬。”
“全县有31万亩水田,每年的粮食产量达26万吨左右。”隆昌县农业局局长黄体元介绍,现在全县仅有5万亩水田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保田抗旱:
3000万方沱江水紧急“驰援”
2月13日,多年未用的石盘滩提灌站正进行着满负荷的运转。
为保证全县31万亩水稻能度过干旱天气,从2月7日起,隆昌县开始紧急启用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石盘滩提灌站,抽调3000万方沱江水注入县内最大的人工水库古宇湖。
“往年干旱的时候,最多每年从沱江调水1000万方,而且还从来不敢‘惊动\’古宇湖。”隆昌县水务局局长余自忠介绍说,拥有2000万方蓄水量的古宇湖,是隆昌县重要的饮水工程。
“每天抽水40多万方,除非旱情得到缓解,否则将一直不间断抽水到6月底。”早在2011年年底,为应对可能面临的大旱天气,隆昌县委县政府就召开相关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启用石盘滩提灌工程调用3000万方沱江水的方案,并为此安排了400多万元的保障资金。
“这次抽调沱江水的措施,全县19个乡镇(街道)中的14个乡镇能够直接受益,这就意味着全县近25万亩水田能够得到保障。”余自忠表示。
“因为14个乡镇中只有9个乡镇属于自流灌溉,剩下的5个乡镇就必须启用二级、三级提灌。”黄体元介绍,“所以现在虽然还没有开始育秧苗,但农村引水渠的维修就得先开始进行。”在现实中,因为许多引水渠年久失修,经常面临“抽的水还没有到农田就已差不多漏完了”的尴尬。隆昌县农业局还准备在全县大力推广旱育秧技术,在最大程度上延长水稻栽种前的生长期。“特别是旱育保姆技术,能够增加30-40天时间的‘等水期\’。”
此外,隆昌农业部门还积极整合100多万元相关涉农资金,加大农用薄膜、水稻种子和化肥的准备和补助力度。黄体元说:“有了3000万方沱江水这颗 ‘定心丸\’,再加上推广旱育秧技术等科技抗旱措施,即使今年是大旱天气,我们对完成80%水田满插满收目标仍然有信心。”
新闻推荐
钟勉在内江调研时强调本报讯(记者张明海)5月3日至4日,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在内江市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要求,围绕新...
隆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