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映丽 本报记者 张明海
“市场从凌晨5点就开始交易,必须得赶早。”4月12日凌晨,从事鸭苗销售生意的尹建明,就从重庆垫江县出发,开车300公里前往隆昌县禽苗市场。
在隆昌,每天都有与尹建明一样,来自河北、河南、广东、福建等地的运输专业大户在此进行交易,他们每年从这里将3.7亿羽禽苗销往全国28个省(市、区),500多个县及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而这,仅仅只是隆昌鸭产业上游链条一个节点的掠影,从肉鸭养殖、肉鸭加工、饲料、羽绒加工到鸭粪利用,隆昌在发展鸭产业上做到了“一根鸭毛都不剩”。
鸭粪也能卖到云南去
4月10日,隆昌县周兴镇阚家嘴村,养殖大户左光勇的养鸭基地,从安岳来的运输大户田贵明一口气收购了3000多只肉鸭。
阚家嘴村,有11户养殖大户。“养殖大户鸭舍基本上都在5000多平方米以上,一年要养6批肉鸭,年出栏10万只以上,每年赚20万元以上没问题。”左光勇说。
“全县鸭苗孵化量居全省第一、肉鸭出栏量居全省前列、鸭产业(含关联产业)经济总量居全省首位。”隆昌县畜牧局生产科技股股长李代彬介绍,鸭产业是该县传统优势产业,规划以不同的乡镇,分别发展优质种鸭生产基地、肉鸭生产基地、禽苗育雏基地。目前,全县基本形成种鸭存栏62万只,肉鸭出栏970万只的养殖规模。
鸭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让养殖户们遭遇过困惑与尴尬:过度密集养殖带来的大量鸭粪,如何处理?
“送给周边农户用于粮食蔬菜的栽种,根本就消化不了那么多。”对于左光勇来说,鸭粪的处理曾经是一个难题。这方面有惨痛的教训——由于养殖场生产规模大,加之粪污处理设施不配套,2009年的一场洪水,让当地河流受到严重污染。
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干湿分离,有机肥厂配套”处理鸭粪,迅速被提上议事日程,隆昌也通过招商,成功引进了重庆绿耕有机肥厂落户周兴镇。
有机肥厂解决了鸭粪的污染难题,同时也让隆昌的鸭产业链新增了一个发展节点。如今,左光勇的鸭粪每天都免费送给离鸭舍1公里远的有机肥厂,通过生物发酵加工生产为有机肥,还可根据市场需求加入钙磷等元素,生产为复合有机肥,卖给成渝两地的苗木、蔬菜种植基地,以及远销给云南的烟草种植户。
“我们还大力示范养殖新方法,运用生物发酵床养鸭,实现养鸭零排放。”左光勇告诉记者,通过与华西希望集团特区饲料公司合作,目前已经形成1.3万平方米的发酵床养鸭。
实现“一根鸭毛都不剩”
鸭产业养殖规模形成后,如何保证稳定的销售市场?如何延伸产业链,做到深加工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市场不好时,一批鸭子要卖两周,不仅延长养殖周期、增加养殖成本,还造成大面积亏损现象。”在李代彬的记忆里,鸭子也有不好卖的时候。
为应对此类难题,围绕产业链招商是解决困惑的出路。
通过招商,隆昌引进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投资兴建了隆昌福润禽类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已经形成年宰杀加工家禽3000万只生产线的实际生产能力。记者4月12日上午看到,在福润公司生产线上,一只只肉鸭正经过机器脱毛、人工除毛、净膛、包装等流水线作业。
“我们每天的产能能够达到宰杀10万只,但是目前肉鸭的来源完全不够。”公司供应科科长曾毅介绍,目前该公司正筹备建设一个占地50亩,年出栏100万只的规模肉鸭养殖基地。
而就在不远处,还有专门解决鸭毛问题的都英羽绒有限公司。在该公司6条轰隆隆作响的水洗线上,鸭毛在这里经过水洗、烘干、消毒、增加蓬松度等程序后,就销售到了国内外羽绒服装公司,还有的直接做成了羽绒服,销售到了美国、德国、韩国等地。“隆昌80%的禽类羽毛都在这里,但还是不够我们生产,隆昌的鸭产业还有很大的空间。”该公司副总经理杨尧明这样认为。
招商引资的企业明显“吃不饱”的窘境,对隆昌鸭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隆昌县畜牧局局长徐生树说,下一步将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逐步将“产、供、加、销”一体的产业链拉长做细,形成产业集群。
新闻推荐
本报讯(渠崎记者杜蕾)记者12月30日从省老龄办获悉,第五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表彰大会于29日在北京举行。四川省共有5个单位获“全国敬老模范单位”荣誉称号。表彰大会上,南江县政府、遂宁...
隆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