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仁胜 实习生 杨彩红
“三嫂子,开工了——”11月23日上午8点,暖阳初升。在隆昌县圣灯镇三台村,被称为“三嫂子”的村民王贞堂踏着水泥田坎,急匆匆跑过记者身边。
在她身后的高标准示范农田里,1000多亩芥菜绿意盎然。而在往年今日,这一片还是杂草丛生的囤水田……
变化源于革新。
今年初,针对丘区地形,隆昌县决定:在土地标准化整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水稻收获后农田空闲时间长、温光条件好的有利自然条件,推广稻菜轮种模式,大力发展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
“往年打完谷子后,田荒着,人也闲得慌。今年田改土后,打完谷子又种菜,一年四季都有得忙!”“三嫂子”满脸笑容地说起自己赶早的原因。
“我家4亩多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每年能收租金3000多元。我和老公帮合作社打工种芥菜,每人每天工资60元,算下来一家人每年能挣3万多,划算得很!”
在圣灯镇,和“三嫂子”一样通过流转土地、打工挣钱的农民有23000多人,占全镇农民人口的一半多,涉及三台村、二郎村、白荆村等12个村。
“通过整合重建,小土小田变成了整齐划一的方块田,收割机、播种机等现代农业机械就可以大展身手。今年10月,成片的芥菜种下去后,从全省各地来村里参观的人一拨接一拨,有时候,田坎上会传来各种地方的口音,乡坝头都变成旅游景点了。”圣灯镇副镇长林芸熙对记者说。
“一亩田能有多少收成?”
隆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范琼勇回答说:“通过‘菜—稻—菜\’的种植模式,目前一亩田‘中稻\’加‘再生稻\’亩产达1000公斤,水稻收获后连种两季芥菜、莲花白等旺销蔬菜,亩产值在12000元左右。”
通过在土地上“做加法”,隆昌县已经形成了稻菜轮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面积1.2万亩,辐射带动5万亩,核心区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目前,稻菜轮作核心区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在引导农民“地里淘金”的同时,隆昌县还从规划入手,对山、水、田、林、路、农房及环境等进行改造和提升,建成了“设施现代、产业集聚、环境优美、村民幸福”的丘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隆昌经验值得推广!”内江市农业局副局长罗红说,隆昌县突破了生产条件差、种植手段落后、经营模式单一、农田产出率低等丘区农业发展瓶颈,通过大力发展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在产村相融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实践。“今后,全市将会有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打千斤粮,挣万元钱\’。”
新闻推荐
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会在内江市召开曲木史哈出席会议并讲话彭宇行介绍内江市相关情况
(记者王征刘小玲)看现场、互交流、共探讨、作部署……12月3日,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会在内江市隆昌县召开。会议通过现场参观与会议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就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变发...
隆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