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隆昌新闻 > 正文

文殊坊有位“香猴狲”婆婆

来源:四川日报 2015-06-17 10:14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6月20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提起它,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吃粽子、赛龙舟、挂香包、熏艾叶、喝雄黄酒等传统习俗。与端午有关的文化符号,你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吗?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探访活跃在民间的传统手艺人,看看那一个个端午香包和粽子怎样在他们的巧手中成型、那一艘艘龙舟怎样在比赛中百舸争流。

一样的端午,不一样的故事,希望本组报道能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端午情。

□本报记者 严芳 文/图

“难得碰到这种香猴狲,一下就想起了小时候奶奶给我做的。”6月16日,81岁的邱俊先老人带着自己亲手做的端午香包来到文殊坊,引来许多路人围观,不一会儿,她就卖出了几十个香包。

邱婆婆的香包根据大小从2元到15元不等,2元钱的是红心,6元、8元、15元的是从小到大的猴狲,个个散发出一股清新的草药味,“我在里面加的是陈艾、雄黄等药粉,专门到中药房配的,给小娃娃佩戴可以保护健康。”邱婆婆耐心地向顾客介绍。

邱婆婆来自内江市隆昌县,这几年的端午节前后都会来文殊坊摆摊。她根据儿时的回忆做手工香包:把棉花、草药粉末塞入事先裁好的各色布料,然后掐着布的四角小心缝出香猴狲立体的四肢,再装饰上小塑料珠和红色吊穗,一个个逼真的香猴狲就在一针一线中渐渐成型。她做的香猴狲中,有的还怀抱一只“南瓜”,寓意为“金瓜”。“小时候我奶奶给我做过这种香包,挂在床头或衣服上,寓意吉祥。”65岁的李女士给3岁的孙子买了一大一小两个香猴狲,“几十年都没见过这种香包了,太难得了。”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们小时候过端午节还会用彩色的绳子把纸做的粽子香包串起来,一串一串的特别好看。“如果我们这些年纪的人再不做,将来可能更没多少人会做了。”邱婆婆告诉记者,卖香包一方面能赚点钱补贴家用,另一方面,也为传承这项传统手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邱婆婆的心思没白费,几年下来,她已经积攒了一些固定“粉丝”,有人一到端午节就专门到文殊坊来寻找她的身影。

看着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各种香包受到大家欢迎,邱婆婆脸上挂满了笑容。

小链接

端午佩香包是一种传统习俗,古人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用中药制成香包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到后来,端午佩香包一说是辟邪,一说是讨吉利。

关于端午香包还有一个传说:屈原投江时正值夏天,蚊虫四飞,民众唯恐屈原遗体遭叮咬,纷纷用艾草点燃,以烟熏虫,后有人建议,何不以布包檀香,人人一串,蚊虫污物不敢近。

早期的香包作法简单,造型单调,小小一方布能包住檀香末即可。后来为了美化,开始讲究布料及造型,由最具含意的粽子形状发展成各式动物造型。

新闻推荐

干部驻村帮扶一年5.4万人摘“穷帽”

本报讯(张小丽记者张啸)“不要在电线上面晾衣服”、“不要用湿的手去触碰开关”……8月27日,临近开学季,内江隆昌县渔箭镇石庙子村8名特困留守儿童聚在村委会,领取了一份特别的开学“礼包”:一堂由国网...

隆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文殊坊有位“香猴狲”婆婆)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