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第六中学
初2020届3班王蔚
初见兰花,是在爷爷家后山那片竹林里,它长在一丛枯草之间,头上是翠竹,若不是姐姐告诉我那是兰花,我还以为它不过是一种无名小野花罢了。它没有好看的颜色,白得毫无生机,也没有圆润饱满的花瓣和婀娜柔美的枝叶。叶子显得特别生硬,花瓣瘦小无力地耷拉着。这就是传说中的兰花?这就是与梅竹菊并称为四君子的兰?我百思不得其解。
它凭什么被誉为花中君子?这疑问在我脑海中久久盘旋……直到在国画班学画兰花那会儿,我才试图去读懂它。
我搜集了许多有关兰的诗词和国画,从孔子的“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到陶渊明的“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再到王安石的“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和苏轼的“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又从赵孟坚的《墨兰卷》到徐渭的《兰竹图》,再到石涛的《兰石图》和郑板桥的《兰竹芳馨图》。
在字里画间,我顿然明白,原来兰最令人倾倒之处在于那随清风而自发的幽香。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啊!这备受文人墨客所青睐的兰之幽香,究竟是怎么样一种香味?
我怀着无比的好奇,买了一盆兰花放在书房,时不时凑近花前闻一闻……可是,哪有什么香气啊?这所谓的幽香?我不禁有点质疑了!
可我静下心来弹琴画画时,一缕一缕微风竟不时送来一丝一丝清香。“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这可是有诗为证啊!
我想起了爷爷后山竹林深处那株长在杂草丛间的兰。有多少路人同我一样在那儿遇见她,而不懂欣赏她朴素的容颜,更未曾领略她淡雅的幽香!
“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我终于明白兰被誉为“花中君子”凭的是什么——就是这“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香,正如那“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之风。爱国诗人屈原就曾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来抒发自己的君子之志。顿时,我对这小小的兰生出了一种由衷的敬畏感,还有点儿开始喜欢她了。她虽然不及梅“傲”,没有竹“刚”,不如菊“美”,但是她依然默默散发着自身的芬芳,依然保持着她那高洁的品质和与世无争的姿态!
我读懂了兰。提起画笔,一株美丽的兰跃然于纸上,竟有蝶翩然而来……
(指导老师 陈春)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兰萍学生转学从来回跑到一网办理2018年初,家住威远的陈强在内江城区找了一份工作。为方便照顾家庭...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