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本报《长江周刊》副刊刊登了一首题为《给拾荒者一个春天》的诗歌,作者“搬砖哥”是一名年轻的打工仔。他的诗进入公众的视野与内江市诗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魏光武有着密切联系。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魏光武(笔名未弋)就活跃在内江文坛。先后有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纪实文学等200余首(篇)发表于《星星诗刊》《青年作家》《散文诗世界》等国内相关报刊。出版有诗集《燃烧的瞩望》、散文暨文学评论集《淌过心中的母亲河》等。
倾情于文学创作之余,他还致力于对内江本土诗人的挖掘和培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江市原作家协会主席张用生称他是“助推内江诗潮的使者”。究竟,他是怎样培养本土诗人、助推内江诗潮的呢?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小梅 文/图
不厌其烦指导诗歌爱好者
笔名为寒雁的女诗人是魏光武的第一个学生,两人的相识源于一首诗歌。
上世纪90年代初,魏光武被单位派到乐至县(当时属内江地区管辖)回澜镇做社会主义教育基层工作。一次,当地负责人邀请几位“社教”下派干部到文化站参加联欢活动,会上,魏光武饱含深情地朗诵了一首自由诗。在场的张玉华(笔名寒雁)听了他的朗诵后,被诗歌的意境和韵味深深吸引。活动之后,她找到魏光武欲向他了解诗歌的奥秘。
“她当时并不懂新诗,只是有一点喜欢古典诗词的基础,但她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魏光武仍清楚地记得寒雁留给他的第一印象。空闲之余,魏光武挤出时间给她讲解何为传统诗歌、何为现代诗歌,以及如何展开想象,运用意象构造意境等与诗歌相关的知识。寒雁领悟很快,两个月后,在魏光武的指导下,她创作了第一首散文诗《淋雨》,后来,这首诗还发表在《星星诗刊》上。
之后,寒雁和魏光武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每每创作了一首诗,她都要寄给魏光武请他指点。魏光武总是结合诗歌理论在回信中给她讲解,有时亲自为她作修改。为了提高她的诗歌素养,热心的魏光武甚至买来诗歌方面的书籍送给她。有一次,魏光武和另一位内江诗人温万鸣举办了一个现代诗写作培训班,他还特意打电话让寒雁来学习。
内江浓郁的诗歌创作氛围、诗人们优秀的诗作和敏锐的文学见解,拓展了寒雁的视野。几年来,她相继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在内江报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并有幸结识了海梦、蒋登科等中国诗坛的知名诗人和评论家。在魏光武的启发和指导下,她的一首融入强烈社会意识、以神话意味创作的长诗《紫色令旗》,还引起了《散文诗世界》总编辑海梦的关注,得到了海梦的高度评价。
“她写这首诗时跟我探讨了很多,能完成那么长的诗作不容易。”魏光武欣慰地说,如今,寒雁已形成叙事性抒情的特有风格,成为省内较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作还被《巴金文学院新闻库》《2010年中国年度散文诗》《散文诗精读》等多种选本收录。
帮助和鼓励文学爱好者创作
由于一直活跃在内江文坛,所以魏光武对内江的文学爱好者多有知晓。
熊伟,笔名江浪,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诗歌创作,他始终坚持平民化的抒写方式,着眼日常生活和自我情感,形成了自然质朴、明白晓畅的独有特色。在没有结识魏光武之前,他虽有诗歌在省级刊物发表,但写的很多诗作还“藏在深闺人不知”,不为内江诗坛所了解。大约是在2007年,魏光武因工作关系结识了江浪,他鼓励江浪把诗歌寄给《内江日报》发表,融入内江的诗坛创作,并鼓励他把多年写的诗作整理成集。为此,他还特地为江浪的诗歌写了一篇名为《质朴而真实的歌者》的评论。
如果说鼓励文学爱好者是助推内江诗潮的一阵春风,那发现文学新秀则是助推内江诗潮的不竭动力。曾祥明在内江容器厂当司机,他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平日喜欢在一个网站发表诗歌。他的《月亮三重奏》意象丰满、意境温润。当时,作为版主的魏光武被他清新而独特的诗句所吸引,热情地为他写了点评,两人通过网络成了诗友。
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魏光武引荐他加入了“一元文学社”和内江市作家协会。他俩初次见面,是“一元文学社”在圣水寺开展的一次活动。当时,见曾祥明迟迟未到,魏光武忍不住给他打了好几个电话,生怕他错过了与诗友们交流的机会。“小伙子个子不高,小平头,话不多,有礼貌有涵养。”魏光武还记得和他见面的情景。
遗憾的是,没有相处几年,这位年轻的诗友就因病去世。魏光武得知这一消息后,伤悲袭上心头。当晚,他写下了《今夜,面对无言的大山》一文来悼念曾祥明。
不计前嫌指导新人
“搬砖哥”是东兴区的一个青年农民,工作之余喜欢写诗歌抒发自己的心情。经人推荐,他通过QQ联系上了魏光武。一直以来,魏光武对不同年龄段的诗友都以礼相待。“小伙子诗歌视角独特,读他的诗能感受到一种锐气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魏光武看了“搬砖哥”的部分诗作后如是评价。出于对青年一代的提携和文化人的责任,他在“搬砖哥”的诗作后面给予了认真、中肯的点评,在肯定赞扬的同时也不客气地指出了不足之处。
哪知,人生阅历不深、有些心高气傲的“搬砖哥”并没有领会到魏光武的用意,反而有些敌意,他在魏光武的QQ空间诗文上说了一些不负责任和言辞不恭的话,这一度让魏光武很无奈,“跟他交流,有种费力不讨好的感觉。”
遇到这样的情况,估计很多人都会知难而退。但魏光武没有,他一直希望内江诗坛能够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后来,“搬砖哥”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和错误,数次主动跟魏光武道歉并虚心接受点评,其诗歌创作进步也很快。对此,魏光武很欣慰,建议他多向报刊投稿。5月22日,继《天空下着雨,我们在努力》之后,他的又一首诗歌《给拾荒者一个春天》,发表在《内江日报·长江周刊》上,给了他莫大的鼓励。
同样备受魏光武关注的还有一群农民诗人。市中区中年农民曾学东、资中县中年农民周英德……他们用诗歌真切而自然地抒写心中的感喟,以独特的“歌唱”,表现自我的生命体验和情怀。在魏光武看来,他们就是跳跃在广袤田野上一个个动人的音符。
悉心评议他人作品
作为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会员,魏光武对内江本土诗人的作品作了不少点评。
他肯定了丁鸣诗歌的自然背景和意识背景,以及由自然背景所编织的圣洁的思维情绪;他认为温万鸣的诗歌具有生命本初状态的探寻与虔诚的宗教献身精神的特质;他赞扬野马的诗歌富有节奏和音韵,语言清新明快、自然而平易,含蓄的抒写中,呈现给读者的语言图像和生命意蕴鲜明而生动,深情而隽永……
此外,他对曾在内江诗坛放射出斑斓色彩的几位女诗人的诗歌评析也颇富眼光:张玉华(寒雁)的诗歌善于采用叙事性抒情手法,凄美缱绻;蒋霞的诗歌朴素清纯、温婉挚情;李玲的诗歌优雅而高远;王瑛的诗歌清丽而忧伤,仿佛少女多梦时节的心灵臆想……
这些富有见地的评析对内江诗坛来说,无疑是助推诗潮的强大动力。刘小芳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其散文和诗歌也逐渐崭露于内江文坛,作品不断在《内江日报》和一些省级刊物上发表,她还作为《中国诗歌网·四川频道》编发的“内江诗人方阵”的代表诗人之一被推出。
桑梓情浓,文学情深。魏光武以他的孜孜不倦,成为助推内江诗潮的一位使者。他始终认为,那些闪烁着诗意的人,多加指点便可成为内江诗坛的一颗耀眼“明星”。而作为一个文化人的自觉,他也一直行走在壮大内江文学力量的路上。
新闻推荐
出类拔萃 喜获头筹——资中县球溪中学2016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球溪河在欢笑,球溪中学传捷报。22日晚揭晓的2016年度高考成绩,球溪中学考生本科硬上线1084人,重本硬上线375人,600分以上优尖生41人,第一次本科硬上线总数获资中县第一名、内江市第三名;韩文斌...
资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资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