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个大石山区的扶贫“真样本”

来源:广西日报 2012-05-03 19:1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梁 莹

从一名科研人员,到一名挂职县级领导,从一名带着书生气的专家,到群众眼中的小老乡、好朋友……无论是副县长,或是研究员,或是教授,曾馥平说:“我都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共产党员。”在不同的舞台上,曾馥平始终用一名党员身份,演绎着他的精彩人生。

老乡:下到基层才能找到答案

4月25日,清晨,下了场小雨,天空有点阴沉。曾馥平记得,18年前他第一次前往环江古周村北宿屯时也是这种天气。

北宿屯是个毛南族聚居的村子,石漠化非常严重。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用锄头一点点挖开坚硬的岩石,把稀薄而珍贵的土壤一点点地聚集到一起,圈出一小块一小块土地,这些“土地”只能种植玉米,这是他们惟一的口粮。“从山下往上看满眼都是石头,从山上往下看才可以看到一窝窝泥土,粮食就种在这些泥土里。”作为科技副县长、生态站常务副站长,曾馥平当时的任务,就是要到最穷的地方去,把技术教给山民们,让他们富裕起来。

“我们带进去的粉肠,他们用红薯叶抹一下就炒来吃了。吃饭时筷子用手抹一下,就恭敬地递到你的面前。山里没大米,只能吃玉米粥。几次看到他们偷偷地用筷子往一个黑罐子里蘸着吃,一问才知那是盐巴!不到北宿屯,就不知道山里有多苦。”谈起如何与群众打交道时,曾馥平滔滔不绝,“就像我们科研说的‘生态适应性\’一样。你一外来物种进到大石山里,得适应这儿的水土、气候,扎下根来,才能慢慢去改良它。跟老乡们打交道,得跟他们同吃同住,做交心朋友。他们信得过你了,才会掏心窝子跟你说话,才会听取你的建议。”

“要趁热打铁,让他们知道做这些事情,能得到实惠,他们才能真正转变思想观念,接受新事物。很多问题在教科书上是没有的,下到基层才能找到答案。”……

现在,每年一开始曾馥平就制定农业科技培训学习计划,然后采取发送资料、讲课、出黑板报等形式,对各地村民进行科技文化知识的培训。在这样一点一点的努力下,龙岩乡朝各村、下南乡古周村的困难户搬出来了,建起了新居,现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留居原址的山民们改种生态树、种草、养牛,原来的荒山坳成了他们的聚宝盆;川山镇的农户们改种了果树,迎来了大丰收……

每去到一个地方,曾馥平就会跟老乡们聚在一块儿聊天,这时,各种要求便提出来了:“曾教授,我发现山上种西瓜还不错,长势挺好,你赶紧想办法,帮我们介绍几个品种啊。”“曾教授,你都有1个多月没来咯,好久没和你吃饭咯。”

其实,对于老乡们来说,曾馥平这个湖北汉子更像是他们的老乡,而不是一位干部。

党员:凭着满腔的热血翻山越岭

从北宿屯赶回镇里,已是中午1时许,草草吃过便餐后,曾馥平又匆匆赶到距县城3公里开外的三乐村肯福移民示范区了解情况。这是曾馥平到环江后协助建起的第一个异地扶贫搬迁移民点,如今,这里已成为联合国专家赞誉不已的生态移民示范典型。

中午天气已转晴,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照在红土地上,温暖却不毒辣。“移民搬过来的时候,刚好是8月份,雨季,下着大雨。”1994年,曾馥平凭着一名党员的满腔热血,义无反顾进到了山里。

异地移民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问题。比如,安置90户人家需要多少亩地?多少亩为山地,多少亩为水田?这些田地如何分配?该种些什么东西?都需要科学规划。

“老曾微胖,爬山不便,下山倒挺快。当时,我忽然听到后面一声响,老曾就咕噜咕噜滚到了前面,一条路就开好了。”1996年7月,曾馥平与同事韦政社、谭卫宁到一片杂草丛生的山地进行实地考察,谈到当时的情景,韦政社乐了,曾馥平也乐了。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广西文化精品“博物馆日”精彩纷呈

本报南宁讯(记者/李湘萍林雪娜尹华平实习生/苏荃芬)精美绝伦的民间收藏精品,绚丽多彩的广西民族服饰,有滋有味的八桂美食……5月18日在南宁举行的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活动,广西民族文化精髓精彩...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惊心动魄48小时2012-08-21 19:03
评论:(一个大石山区的扶贫“真样本”)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