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米易新闻 > 正文

唐明礼老师本报记者董彦陶泓霖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舍弃了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1-11-07 13:36   https://www.yybnet.net/

唐明礼老师。□本报记者 董彦 陶泓霖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舍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环境、更好的机会、优厚的薪酬,来到乡村为孩子们圆梦。他们无怨无悔地说:我的讲台在乡村!

长期以来,攀枝花市广大乡村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根基层,辛勤耕耘在乡村教育工作第一线,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为全市乡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表彰长期在乡村任教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乡村教师和校长,激发广大教师献身乡村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根据《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攀委发〔2008〕9号)、《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攀府发〔2011〕20号)和《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优秀乡村教师和校长评选表彰办法〉的通知》(攀办发〔2011〕62号)精神,市委、市政府决定授予杨春燕等18名同志“攀枝花市优秀乡村教师”称号,授予徐文俊、李洪寿2名同志“攀枝花市优秀乡村校长”称号,并予以奖励。

钻研:托起乡村孩子的希望

仁和区啊喇中心校教师唐明礼,在32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作为一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乡村教师,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的年轻教师。

在工作中,他认真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主动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共同探讨新课程改革。唐老师说:“业精于勤,只有把自己的业务做扎实,才能带着孩子们‘飞\’出大山。”

唐老师采用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在改变教育教学理念方面不断创新。他还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中,热心指导年轻教师,通过听课、评课等方式,及时向年轻教师作出点评,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

努力钻研、求真务实是唐老师的教学风格,和他一样,仁和区江林小学教师王慧琼,坚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用负责的行为对待学生”。近5年来,王慧琼总结归纳教学经验,撰写了10余篇教学论文和研究报告,《学生的明天在班主任手中》被国家级刊物《现代教育信息》杂志刊用,并评为一等奖。

西区格里坪镇中小学大麦地办学点教师丁付才,在27年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套汉语——傈僳族语言相结合的“双语教学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思路。

盐边县温泉乡中心校语文教师刘兴蓉,12年来一直坚守在边远民族地区的教学岗位上,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学科教学方法,所任教班级多次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校级书法、绘画、音乐竞赛中屡获佳绩。他还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和研究,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米易县湾丘彝族乡中心校教师杨银成,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默默奋斗在农村教育第一线,从事学校语文和数学等科目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在国家级等报刊杂志和网络上发表教育教学科研论文10余篇。

爱生:用爱在乡村播种希望

“我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是盐边县红果彝族乡中心校教师宋学舟从事教学工作坚守的信念。

这样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在妻子和孩子眼中却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父亲。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学生,宋学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岳父家,让老人帮忙照料。遇到工作忙的时候,十天半月也见不到孩子一次。“他哪里是当爹的人,对学生比对自己的孩子好到哪里去了。”宋学舟的妻子告诉记者,在学校,宋学舟要忙着备课上课改作业,晚上还经常起夜给住校的学生盖被子。“什么时候他也能对自己的孩子这样我就满足了。”宋学舟的妻子说。

这样一个“不称职的丈夫、父亲”,对别人的孩子却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精力。从事教学工作20多年来,宋学舟已记不清楚究竟把多少穷孩子从辍学的边缘拉了回来。

在宋学舟资助的众多学生中,有一位名叫周玲的女孩子。周玲一家的生活靠父亲外出打工维持,一场意外使她的父亲受伤并无法再从事体力劳动。这对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周玲一家五口人住在老旧的土房里,家里值钱的东西是拿补助金买来的电饭煲和电视机。就在周玲的父亲即将忍痛让周玲辍学时,宋学舟的出现给一家人带来了希望。

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在宋学舟的帮助下,周玲顺利走进高中校园。回忆起当时宋学舟说服父亲让自己继续读书时的场景,周玲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宋老师走了三个小时山路赶到我家。爸妈说没钱让我继续读书了,宋老师什么都没说,直接从包里拿出钱按到妈妈手上。”周玲至今无法忘记宋学舟出现在家门口时的样子。连续五天,宋学舟在坎坷的山路上来回奔走了30个小时,脚上沾满了泥土。

“当时觉得这个老师咋个这么固执,我家的娃儿读不了书,他这么着急。知道家里经济困难,宋老师从来不催我们还钱,还经常到家里问我们缺什么,真是不知道怎么感谢他!”周玲的父亲说道。

宋学舟告诉记者,他也有过彷徨和动摇,甚至不愿再继续坚守下去。“山里有我的事业,还有纯朴的孩子们。他们需要我,我离不开他们。”每每想到这里,曾经的彷徨和动摇便被宋学舟抛到了脑后。

在米易县也有一位如宋学舟一样的老师,在学生心中,她是严师,更是慈母。她真诚关爱每位学生,特别是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孩子,她就是米易县垭口镇初级中学教师赵学美。

提起赵学美,凡是她教过的学生都会说出许多关于她的事来,半夜,学生生病了,她会背着学生马上送到医院;周末,家住得远的学生不能回家,她会邀请到家里来改善伙食一起过周末;冬天,看到贫困学生冻得发抖,她会找来女儿的毛衣给学生御寒;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她不仅坚持从精神上予以鼓励,而且尽自己最大力量给予资助……

在她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位名叫王晓璐的学生,其父亲长期酗酒,母亲体弱多病,王晓璐和母亲常常要忍受家庭暴力的危害,更不幸的是孩子多次还面临着辍学的危险。当赵学美得知情况后,她先后多次来到这个不幸的家庭了解情况,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安心学习,并主动资助孩子直至初中毕业,当王晓璐考上了市内一所国重,赵学美又忙活起来,她又帮助晓璐在高中学校申请了宏志生奖学金,现在,晓璐已经是中国外经贸大学的一名大学生。

从教35年来,接受过她资助的学生不计其数,学生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赵老师,就像我们的母亲,如果没有你的帮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仁和区啊喇中心校唐明礼在32年的执教生涯中,他把全部的爱心都给了学生。学生说:“唐老师是我们的好老师!”家长说:“把孩子交给他,我们放心!”

在唐明礼心中,“没有爱心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要对学生倾满爱心,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担任班主任的唐明礼特别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从多方面给予他们关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在唐明礼所带班级里,有一对叫杨有凤、杨有龙的双胞胎姐弟,因为父亲常年生病,家庭十分贫困,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在了姐弟二人身上。唐明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姐弟俩补习,并在生活上给予二人无微不至的关心。

在唐明礼和学校的努力下,啊喇彝族乡一家榨油厂的老板来到学校资助两个孩子,让他们的生活有了一定改善。“长大以后我们要像唐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教书。”当问到杨有凤、杨有龙姐弟未来的理想时,两人异口同声地告诉笔者。

作为一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小学老师,唐明礼深知老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最直接的影响。因此,他坚持把自己当作标杆立在学生面前。他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自己首先做到举止文明;要求学生爱劳动,他总是主动参与打扫教室卫生。在唐明礼所教的班级里,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律性强,成绩始终在年级名列前茅。

莘莘学子,悠悠我心。唐明礼用心,用实际行动爱着他的学生,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琐碎的平凡,在宁静中守望爱的收获。

务实:在乡村播下美德的种子

第一次见到李洪寿,他正在黑板前板书上课内容。他给人一种憨厚实在的感觉,鬓发间隐现着银丝,黝黑的脸庞上总带着谦和的微笑。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李洪寿始终坚守扎根乡村育新人的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潜心育人。多年在一线从事教育工作,李洪寿深刻了解一名普通教师的酸甜苦辣,“我要做一个能够为师生提供真诚服务的人。”他理解教师,与教师平等对话,倾听教师心声;他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为全校教师创造舒心、称心、顺心的工作环境。

2010年,李洪寿开始担任米易县草场中心校校长。调到新学校,李洪寿着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其中包括市级骨干教师10名,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2名,市级优秀班主任8人。他的精神和品质在校领导班子中引发出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用短短几年时间,改变了一所农村学校的面貌。

李洪寿始终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把同事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在他认为,这是最大的幸福。正是这种幸福,使李洪寿扎根乡村,三十年如一日地为乡村教育默默奉献。也是这种快乐,感染着李洪寿身边的同事,用心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和李洪寿一样,盐边县永兴中学何定军全身心投入德育工作。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何定军始终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何定军告诉记者:“‘爱心\’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和学生做朋友,感受学生喜怒哀乐。”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何定军经常“以小见大”,从学生关心的话题出发,寻找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他随时告诫自己:不允许对不起教育事业,不允许对不起学生及家长,不允许掉队做懦夫。心里揣着“三不”,目光投向学生,何定军的心思全部放在学生身上。

每天下午和晚自习,何定军总是第一个走进教室辅导学生功课。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或没掌握的知识点,他会逐一进行辅导。何定军总会对学生说一句话:“学问,拆开来理解,就是学会提问。”学生在他的影响下,学习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

何定军收获了学生的祝福,有学生在毕业时留言,“何老师,你的行动感染了我,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何老师,你教会了我认真做人,踏实生活,我要和你一样,做一个有责任、有尊严的好老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苏安静文图清晨人们伴着音乐翩翩起舞黄昏热爱

□本报记者苏安静文/图清晨,人们伴着音乐翩翩起舞;黄昏,热爱体育运动的挥拳弄剑。时下,攀枝花社区文化广场红红火火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滋润着百姓生活。文化广场欢歌笑语11月3日晚,东区...

米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易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唐明礼老师本报记者董彦陶泓霖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舍弃了)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