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
市民骑行。全国低碳日由来
本报记者 周翼
生活小习惯成就低碳
为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鼓励公众参与,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2012年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退耕还林工作汇报,讨论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会议决定自2013年起,将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
国家十三五碳排放及基本设想
低碳在生活中就是节约,只要我们在生活的细节处留心注意,就都能做到“环保低碳”。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热时可用电扇或扇子。
特别需要注意,但又容易被忽视的是:
1.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
2.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电源;
3.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
4.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用在附近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
5.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
6.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使用低亮度,开启程序少些等,这样可以节电。
6月5日下午6点15分,在米易县政府上班的黄女士,收拾好办公桌后走出办公室,来到旁边的文化广场公共自行车点,从裤兜里摸出一张卡片,在控制器上一刷,“欢迎使用米易县公共自行车,请注意交通安全。”将包斜跨在肩上,骑上自行车,脚一登,往家的方向而去。
“我的汽车放在家里,现在下班差不多都是骑自行车回家,这样既环保又锻炼身体。”黄女士告诉记者。
在米易,像黄女士这样把汽车放在“冷宫”,偏爱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不在少数。
米易县公共自行车于2014年11月建设,12月26号试运行。从去年1月12日正式运行至今年1月1日,已经累计为市民办卡11818张,累计骑行近90万人次,骑行距离超过260万公里。按照每100公里约10升汽油计算,则约节省汽油超过26万升。
2013年,米易县提出“阳光米易、激情米易、活力米易、生态米易”的奋斗目标。2014年,米易县提出将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中国西部“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暖阳”的康养度假目的地。
近年来,米易县积极努力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打造“现代时尚花园城、康养度假目的地”,建成了以滨河景观长廊、滨河健身绿道、易园森林公园、迎宾大道,成为一座“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居在园中、行在绿中”的山水园林城市。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米易县旅游持续火爆、市场平稳有序,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11.089万人次,旅游收入为8316.73万元。
在如此迅猛发展的势头中,“环境”这两个字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词语。
为进一步提升米易县城市品质,发展康养产业,节能减排成为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或者说,正是顺应米易县发展时代需求,米易县城市公共自行车应运而生。
米易县城市公共自行车是攀西地区首个城市慢行交通系统项目,是米易县政府投资的便民、利民公益性项目。该项目可为城市居民提供的短途出行、自行车换乘以及为旅游者提供观光游览等交通服务的一种环保、健康、低碳、方便、灵活的慢行交通运输方式。
项目实施以来,对提升米易县城市品质、综合服务配套、节能减排、康养产业发展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攀西地区其他城市推行慢行交通系统起到示范和推动效应。
特别是在节能减排方面,据初步统计,仅去年一年,米易县平均每天有2432人次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与使用汽油的汽车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89万千克、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1760千克、减少各类氮氧化物气体排放10880千克。
“随着近几年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米易县汽车拥有量呈现梯级上升趋势,汽车尾气排放量也是增长迅速,这对我们建立康养度假目的地是不太有利的,而公共自行车的推广,正是在推动市民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让米易的天空一直保持蔚蓝,让米易的绿树不受污染。”米易县环保局局长李洪刚说道。
当然,节能减排不仅是推广公共自行车这一项措施就能实现的。
“十二五”以来,米易县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幸福米易,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推动粗放型发展方式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式转变,强化工业节能目标落实,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生产工艺节能技改,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米易县还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工业“三废”等综合利用率,加快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形成低耗高效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培育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清洁生产企业,建成一批资源再生产基地,形成资源耦合共生的产业链和产业群。
这种倡导节约意识的做法,有利于米易县产生出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发展绿色产业是促进米易县节能减排的又一项有力措施。通过鼓励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逐步形成“立体农业”、“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树立绿色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消费方式,米易人的生活正朝着绿色的目标发展。
夕阳西下,安宁河畔,随处可见骑着自行车,悠闲享受着米易绿色生活的人们。
在这块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相融共生的土地上,节能减排已不只是政府工作报告上的文字,而是镌刻在米易人内心深处的共识。将汽车束之高阁,用自行车代步正是这种共识的一处缩影。
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一、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推进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深化各类低碳试点,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实行重点单位碳排放报告、核查、核证和配额管理制度。健全统计核算、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碳排放标准体系。加大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
二、主动适应气候变化
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力布局等经济社会活动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适时制定和调整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计划。加强气候变化系统观测和科学研究,健全预测预警体系,提高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能力。
三、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承担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落实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国家自主贡献。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深化气候变化多双边对话交流与务实合作。充分发挥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作用,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盆兴荣特约通讯员易德文)6月17日,笔者从米易县农牧局获悉,该县将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十大主题示范行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发...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