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荟琳 王卿
暑假已过半,孩子是否按自己的意愿安排学习和玩耍?他们对目前的暑假生活是否感到快乐和满足?到底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暑假?8月2日,记者采访了攀枝花市部分学生,了解他们的暑假生活。
城市孩子补课忙
这个假期对于6岁的杨紫涵来说很忙,从7月18日到28日,家住仁和区的杨紫涵和妈妈每天不到7点就要起床,晚上7、8点才能回家,为的是参加暑假文化馆和少年宫举办的“舞蹈过级集训班”。
“小时候由于家里条件不允许,我没有学什么特长,现在我要尽我所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条件。”紫涵的妈妈高女士告诉记者,今年暑假比较忙,主要因为孩子要参加4级民族舞考级。为了帮助孩子通过考试,高女士特意请假在家,每天陪孩子一起去上课。“孩子上课时,我就在旁边看,老师如果要教什么新动作,我就会拿DV拍下来,回去方便孩子复习。”高女士坦言,有时看着孩子很累,也很不忍心,不过想着孩子以后能有一些特长和兴趣爱好,也就打消了中途放弃的想法。除了跳舞,每到周末,杨紫涵还要去少年宫学习钢琴、葫芦丝和创意绘画。
“我们希望她多学点特长,以后学校举行活动的时候,她都能参加,这样她就会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也会更快乐。”
而像高女士一样,假期送孩子去兴趣特长班进行培训的家长有很多。记者在少年宫看到,跆拳道班、美术班、舞蹈班内坐满了“勤学苦练”的孩子。
“孩子上特长班,有老师照看,家长也比较放心。如果孩子还能学到特长就更好了。”在攀钢上班的何女士告诉记者,每到孩子放暑假,她就会为孩子的暑假生活头疼:不放心孩子独自在家,担心孩子沉迷网络游戏;送到爷爷奶奶家,又怕老人过于溺爱、耽误学习。
怎样才能好好利用这两个月的时间,让孩子们感受快乐、增长知识、体会成长?
市关工委的有关工作人员建议:选择哪种方式过暑假,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区别对待。一味跟风,为孩子报各种特长班、补习班,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小学阶段,家长应采取指导性的方式,避免强制性方式,如召开家庭小会议,让孩子说出心中的想法,鼓励孩子主动思考,列出自己的暑假计划,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中学阶段,家长应鼓励孩子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孩子结识其他同龄人,锻炼社会交往能力。针对孩子假期没人照顾的情况,除了报特长班,鼓励孩子参加夏令营也是不错的选择。
农村娃娃“宅”在家
8月2日,在仁和区前进镇田堡村一片田地里,14岁的小强赤着脚、弯着腰,在田里为水稻除草。约1小时的功夫,田里的杂草就被小王清理干净。
从田里出来,小强就迫不及待地穿上鞋往家走。原来他赶着回家看电视。比起小紫涵的“奔波”,小强的暑假生活就显得很“惬意”了。小强在市里读书,只有到假期才回家。母亲去年8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患病的父亲和他。每天,除了定时为庄稼除草、施肥,基本上一天的时间都在电视机前度过。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农村许多孩子一到假期要么就进城和打工的父母一起住,要么就像小强这样每天看电视、干农活,很少与外界交流。
小强告诉记者,他每天早上7点多起床,晚上10点多入睡,每天守在电视机旁的时间达8个小时。体育节目、综艺节目还有电影是他平常最喜欢看的。偶尔父亲会带着他去赶集或走亲戚。“我也很想和其他同学一起,去参加夏令营或者去学画画,不过家里条件不允许。”
攀钢职工总医院的医生秦雯告诉记者,像小强这样每天看8小时以上电视的青少年,十分容易诱发眼科疾病。由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视力还没发育完全,长时间对着电视会使视力下降,眼睛会肿胀,看东西出现重影,产生视疲劳,还有可能引起干眼症。因此在看电视时要离电视远一些,每隔40分钟就进行远眺,让眼睛得到适当地休息。还应该经常到户外进行运动,舒缓眼睛的疲劳。”
“关注农村孩子的快乐,更多的是应该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市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说,青春期是孩子培养自信心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14岁男孩,如果长时间待在家里看电视,人与人之间见面交流减少,孩子可能形成自闭的性格,有的甚至出现失语状态。家长应该有意识地鼓励孩子走出去交朋友。“在和其他同龄人的接触中,他们会逐渐培养起积极、乐观、自信的性格,此外,家长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外出走亲访友,培养孩子沟通、交流能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彭方志记者林莲)8月11日,记者获悉,攀枝花幸福指数预调研已经完成。调查结果显示,在被列入调查表的30个影响因素中,收入差距、物价、食品安全等15个因素成为影响攀枝花市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调...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