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我们走在攀枝花整洁的街道上,一直对垃圾桶和垃圾站绕道而行,却没有想过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早出晚归,一年365天和废弃物打交道,在脏、苦的环境中为我们的利益奋斗,而我们从未了解过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今天,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体验志愿者,我真正感受了环卫工作者的艰辛。
5:00,起床。
5:40,会同攀枝花市日报社和攀枝花市电视台的记者,一道向目标出发。
6:00,在街道上看到的前20个人,18人是穿着夜光服劳动的环卫工人。
6:15,炳草岗商业街的垃圾房。环卫局清运工人熟练的将垃圾从站点铲到清洁车里,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垃圾不太多是因为一天至少有4趟车来这里清运废弃物。
6:34,台联小区垃圾房。清运工人不停的铲倒垃圾,动作熟练,不过垃圾数量大,垃圾站外散落的大量垃圾增加了清运工人的劳动量,这里停留的时间比上一个点多了一倍。
6:59,中心广场斜对面垃圾房。到达前我们在街口短暂停留收集来自快餐店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都装在口袋里,我试着帮忙提了一下,每袋大约70斤,手上满是油腻。
7:37,临亚小区。这里没有集中的垃圾站,取而代之的是零零散散的垃圾桶,清运工人依次清理着每一个桶。我和两个工人勉勉强强将一桶垃圾倒进了清洁车。
8:17,在车旁跟着的我们冷得不住哆嗦,而清运工人早已满头大汗。
8:20,清洁车容量已满,我们结束第一次体验。
短短的两个多小时的体验之路令我感触颇深,工人们始终在默默地劳动。
清洁车司机和清运工两人都姓梁,同在东区环卫局工作了六七年,被问到工作感受时,他们的想法出奇地一致:虽然这工作很脏、很累,不过一想到“脏我一人,能换来广大市民的洁净生活”就觉得值了。
我佩服这些默默工作的普通劳动者,为他们艰辛的工作环境,为他们的辛勤劳动,更为他们在艰苦工作中形成的沉默内敛的性格。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荣裴“小卫,像这样的三角梅要把中间的心摘掉,长出来的花形状才好看。”10月18日,在机场路口的绿化带上,养护人员杨素芬耐心地为青年志愿者卫廷富示范花木的修剪技巧。当天,攀枝花学院的5...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