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荟琳文/图
11月11日,在攀枝花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梁坪园内,柱宇钒钛公司的一名工人双手拿着一根细长的铁棍,不时在熔化炉旁的转盘上“捣腾”着。而与此同时,还有27名工人在各个车间的生产线上忙碌着。
不要小看这20多个人的能力,他们10个小时的连续作业就可为柱宇钒钛带来近百万的产值。
这样的高产企业在这个始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工业园内并不特殊,而这样有条不紊的生产流程在园区也并不少见。如今,走在这个占地6.2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内,你见不到在路上闲逛的工人,但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重卡呼啸而过。
0.5克的“较真”
“同样都是做五氧化二钒,但我们的五氧化二钒品位可达99.5%,一般都用来出口。”在柱宇钒钛的生产车间外,该公司生产部部长蒋俊松谈到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时,一脸的骄傲。
为什么柱宇钒钛的五氧化二钒品位会高出攀枝花同类生产企业一个百分点?在柱宇钒钛的化验室内,记者找到了答案。
“这是我们的分析天平,每次运回来的钒渣我们都要送到这里来分析它的含钒量。”化验师盯着眼前这个高40厘米的小盒子小声地告诉记者。在她左手边,放着几个小纸口袋,只见她熟练地拿起一个小量勺,从其中一个口袋里取出一小勺黑色的粉末,随着她食指一抖,黑色的粉末从小勺洒落在天平盘中。“我们一次只取0.5克的量,多一点少一点都会影响到我们产品的质量。”化验师告诉记者,一次0.5克的化验要花近半个小时。“一般我们会取十几个样本回来化验,然后根据得到的结果进行其他原料的配置。”已经忙了一个上午的化验师鼻孔周围和指甲缝隙内粘上了许多黑色的粉末,她告诉记者,每一次生产前,他们都要在这0.5克的钒渣上花费接近一天的时间。
“企业要做大做强,就要做精做细!”这是蒋俊松在查阅了很多国内制钒企业成功案例后得出的结论。他认为,如今钒钛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只有通过精细化的生产,提升产品品质,才能使企业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你认为这样较真的企业在高梁坪工业园内仅有这一家,那就错了。攀枝花市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梁坪园的工作人员陈杰告诉记者,为了避免园区与园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近几年,高梁坪园区有意识地引导企业从生产统一的产品向生产“高、精、尖”产品转变。
卡片中的“玄机”
在高梁坪园内,银山冷轧的每名生产线上的工人都会有一个操作手册——“工序跟踪卡”。
“你看,这上面写着我们每次需要生产产品的规格和程序,工人按照上面的操作就可以。”银山冷轧的工作人员拿出一张工序卡给记者展示。工序卡上留着许多空格让工人填写。“我们工人需要在工序卡上将自己完成情况记录下来,以此督促大家规范化生产。”
“他们有的时候要把厚度3.5毫米的轧板加工处理成0.15毫米,所以在工艺流程上,要求每个环节都要精准,不能出错,这也是他们制作这个工序跟踪卡的原因。”陈杰告诉记者,银山冷轧公司主要业务就是根据订单将热轧板轧成不同规格的冷轧板。“现在淘宝上面有‘个性定制\’的商品,我们园区也有。”如今,银山的年生产能力可达到10万吨,产品除了供给本地市场,还要销往成都、重庆、浙江等全国各地,用于汽车、摩托车配件、家电、精密焊管、小五金、包装桶、制门等行业。
“在大家着力拓展大市场的时候,我们希望通过引导企业开拓分众市场来寻求发展。”陈杰告诉记者,包括银山冷轧在内的37家企业如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竞争优势。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中汇公司、攀阳钒钛、银山冷轧、宏冶线材等为代表的钢铁延伸加工业企业;以鼎星钛业、柱宇钒钛等为代表的钒钛综合利用企业;以谷田科技、宏硕工贸为代表的矿产资源开发类企业;以丰源矿业、鑫帝矿业、鑫慧矿业表外矿再利用等为代表的循环经济类企业等多个产业集群。
新闻推荐
□罗莲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特质和持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打造文化强国的号召,而文化自信是打造文化强国的...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