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泓霖
2013年,受宏观经济低迷影响,攀枝花市个人消费和团体消费量大减,上半年出现了十年来季度最低点6.3%的增长率。面对这种形势,攀枝花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服务业增速实现了逆势回升。全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75亿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2013年略有回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略高出全省平均增长水平。
突破转型——
把握大众“方向盘”
2012年底以来,攀枝花市中高档餐饮业营业额大幅下降,个别企业下降70%左右。面对困难和挑战,攀枝花市一批中高档餐饮企业主动顺应形势,实施转型经营,主推中端,涵盖高端,大力发展符合大众消费的餐饮。
“我们针对大众口味和消费水平,主动更换营销策略,研制出许多适合大众消费的菜品。”攀枝花市一知名餐饮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近年来,攀枝花市中高档餐饮企业经过多年经营,创出了一批让消费者欢迎的名品菜肴,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这些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纷纷打出“亲民牌”。
除了企业主动迎合大众消费,政府引导也为三产服务业逆势突破提供了动力。2013年下半年,攀枝花市制定出台《攀枝花市2013年促进消费十条措施》,通过实施举办销售展会、开展“达标创优”活动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引导餐饮行业顺应市场需求,加快转型,及时遏制了大型餐饮企业销售快速下滑的不利趋势,全年会展现场销售额达20余亿元,有力刺激了地方消费。另外,攀枝花市先后组织100余户企业参加京交会、昆交会等大型会展活动,广泛推介钒钛铸件、苴却砚等特色产品,在城市营销、品牌宣传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各类国际级会展上实现签约金额2.8亿元。
砥砺奋进——
强化引导“鼓风帆”
2013年,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不断刺激三产向前发展。为及时了解三产发展状况,攀枝花市先后组织召开4次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相关调研活动及时跟进,督促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强化行业发展引导。
在新一轮城市功能布局中,2013年,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全面完成,围绕花城新区和百万人口城市建设、沿江景观打造、“五创联动”等重大战略部署,对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的核心商圈的定位、空间布局、功能、业态、建设时序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明确,努力实现多规合一,科学规划攀枝花市服务业发展蓝图。
伴随新规划、新网规的陆续制定、施行,攀枝花市在提升服务业发展动力方面快马加鞭。2013年,全市用于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支出进一步提高,推进了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伴随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阿署达花舞人间等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密地商贸物流园区一期工程、格里坪鑫铁物流园区项目、攀青物流货场煤炭货场等重点现代物流项目强力实施,百盛百货正式营业,太平洋购物中心签约入驻成功,银泰、奥林匹克城市商业综合体等商贸流通项目推进顺利,攀枝花市服务业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拓展空间——
释放活力“强引擎”
2014年,攀枝花市将以打造省级商贸中心、次级物流节点、川滇交界区域的阳光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和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为目标,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等民生性产业。
借助攀枝花市沿江景观打造的机遇,攀枝花市将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金融、交通运输、邮政仓储、商贸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同时,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剥离工作,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以“省级现代物流试点示范市”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推进密地物流园区、攀青物流中心、奥林匹克城市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建设,壮大现代物流企业集群。
攀枝花市还将围绕“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逐步把文化旅游业、房地产业等市场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通过跟踪市场需求、释放产业潜力等手段,牢牢抓住消费热点,实施重点示范工程,加快公共服务业发展,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和领域。
新闻推荐
攀枝花市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暨培训会召开 150余名监测人员参加
本报讯(记者王悦良)2月28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2014年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暨培训会,150余名药械安全性监测人员参加培训。据了解,2013年,全市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769份,每百万人口报告...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