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英娜
9月28日下午13:35,K466次列车缓缓驶出宁波站,9号车厢的吕瑞花放好了行李,看着车窗外一步步倒退的景色,心里终于踏实了。近25个小时的车程不算短,虽然只买到硬座,但“归心似箭”的吕瑞花仍然感到很开心。已经七个多月没回家的吕瑞花脑子里想的全是家人,和妈妈做的各种好吃的。当时,她怎么都不会想到,在这趟车上,会发生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故事……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列车经过余姚、绍兴,快要到杭州了,独自回家的吕瑞花看景看人看手机,有点昏昏欲睡。
“各位旅客大家好,现在15号车厢有一位旅客突发疾病,车上哪位是医务人员请帮忙……”
列车广播突然插播的一条消息让吕瑞花一个激灵,这个正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实习的平凉姑娘吕瑞花“噌——”地站起来,拔腿就往15号车厢跑去。
“请大家不要围观,患者需要新鲜的空气,我是护士,请大家让让……”,15号车厢有点混乱,吕瑞花扒开患者周围的乘务员和乘客,一位大约二十多岁的女性乘客正躺在车厢地板上,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她紧紧的抓着一名男子的衣服不松手。“我是医生,刚才我想施救时她抓住了我,现在没办法动……”这名医生乘客着急的看着吕瑞花,“患者是癫痫发作”吕瑞花做出初步判断,她稳定了一下情绪,果断将手边的一条毛巾塞进了患者口中,“防止她咬断舌头”。
14:29,火车驶进杭州站,吕瑞花和乘务员将患者抬下车,一边焦急的等待120的到来,一边观察患者的情况,她下意识地伸手摸向患者的脉搏,却吓了一跳,颈动脉搏动没有了,呼吸也很虚弱,需要马上进行胸外按压。
患者的身体还处在极度紧张的状态,吕瑞花让人把患者抓牢放平,跪下来,按压、吹气,按压、吹气……两年的理论学习,三个多月的实习经验,吕瑞花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三个循环之后,患者的头动了一下,动脉脉搏也开始跳动了。
心肺复苏是在短时间内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对患者来说性命攸关,对施救者来说,同样要承受压力与责任。心肺复苏一个循环是指按压30次,三个循环就是90次,差不多要两分多钟的时间。三个循环的操作,相当于在短时间内跑了1500米。
气喘吁吁的吕瑞花看到患者好转,刚刚松了一口气,可三分钟后,患者的脉搏又变得极其微弱,还没来得及擦一把汗的吕瑞花又进行一次心肺复苏,直到患者的眼球动了……怕患者的呼吸再次消失,在施救的过程中,吕瑞花一直握着她的手,告诉她“我是护士,请你相信我,不要紧张……”,同时摸着患者的脉搏,一边观察她的状态,一边缓解紧张情绪。
“呜哇呜哇……”救护车来了,吕瑞花和参与救助的人们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可由于长时间的跪姿,她起身时双腿发软,差点没站稳。
火车在杭州站停靠12分钟,这12分钟在一段旅途中不算什么,在人的一生中更为微小,可对于吕瑞花来说,却是一次难忘的“历练”,更像是一次“历险记”,这个爱笑的姑娘看着患者被抬上救护车,叮嘱患者家属一些注意事项后,才跳上快要开走的火车,继续回家的旅程。
从15号车厢走回9号车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吕瑞花端起桌上的水杯,在车厢乘客的注视下,一口气喝干了整杯水。“把人救活了”,听了这句话,乘客们围拢了过来,纷纷询问事情的经过。
今年21岁的吕瑞花是泾川县荔堡镇人。3年前,因为“想穿白大褂”的梦想,这个在妈妈眼里“性子很野”的姑娘千里迢迢奔赴宁波求学,成为宁波卫生职院护理学院13护理12班的一名学生。对于别人觉得“特牛”的这次救助,她只是认为做了应该做的,就像在公交车上让个座一样。
9月29日下午14:32,K466次列车稳稳停靠在西安火车站。
15:30,吕瑞花坐上了开往泾川的班车……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