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王城
本报记者 谢岩
尧王城遗址位于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南辛庄子和安家尧王村周边,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河流纵横、土壤肥沃的山前平原上,距日照市区17公里,东距黄海5公里,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代表为主,地表伴有商、周、汉代遗存的遗址。
遗址总面积约5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约2-3.5米,遗址中心部分高出周围地面4-5米,自古至今一直被称为尧王城。地下考古表明都城面积比两城遗址还要大。
该遗址考古发掘出房址26座,其中,保存完整的房址有6座。从这些完整的房址看,房屋平面基本为方形,面积约为15-25平方米,居住地墙基、灶址、门道等都保存较好,门大多面南偏西,个别门面西偏南。
发掘中发现房屋建筑有3种形式:一为立柱式,二为土台式,三为土坯式。其中,立柱式房屋结构是在原始土层上筑建起来的,年代也最为久远。房屋四周有若干不规则的柱洞,四角有粗且深的大柱洞,有的直径达70-80厘米,深度达50-90厘米。大柱洞外侧有一小斜柱洞,其主要作用是设置支撑大木柱的小木柱,柱洞底部用粘泥和碎陶片隔层垫起并匝实,有的垫层甚至多达十几层。在这几种形式的房屋地基处均发现了奠基石,有的在门两侧各立一块,距今约有4000多年,可以说是最早的城乡大型建筑工程奠基。
建筑土台式房屋时,当时的人们事先在选定好的建房范围内把松软的土层挖掉,然后用粘土层层铺垫,有的将层层铺垫的粘土夯实,有的则用火直接对粘土加以烘烤。粘土铺垫的厚度一般达50厘米以上,有的达100厘米左右。铺垫好平台之后,先在上面挖槽,再筑建地基,这些地基一般都是用黄粘泥筑成。这样建成的房屋与其他结构的房屋相比,在采光、防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故为后代所继承。
土坯式房屋建筑的墙基、地面均用规整的土坯砌成,墙基为两行错缝平垒,地面为横竖错缝平铺,坯与坯之间以及墙都用黑粘土泥抹。这种建造房墙的方法也曾在民间盛行,至今仍流行于鲁南地区,这反映出我国民房建筑的传统延续。
土台式和土坯式房屋的建筑面积约为25平方米,这两种建筑形式是国内龙山文化的首次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朱乃诚教授说:“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拥有5000年的历史,有关尧、舜、禹的传说通常被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然而,考古学的传统看法只认定中华文明起源于距今3000年的夏代……进入新石器时期,原始人类的营建技能已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尽量远离或避开低洼潮湿的地带,建造出一种木骨泥墙的房舍,这可能是由穴居发展而来的,其建筑式样又分为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圆形和方形建筑等。
有专家认为,尧王城遗址一带有都城、邑城(东海峪遗址)等大量分散的聚落,是一个强大的崇拜太阳神的文明古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迟锐)3月15日,东港区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推进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东港区将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城乡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做实社区,做活网格”,全力打造积极向上...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