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万农培训是我实现创业梦想的翅膀!”萧县返乡创业大学生许颂的话语发自肺腑。2014年春,他参加了萧县县委组织部和县畜牧局举办的“肉羊养殖技术培训班”,从此走上科学饲养的道路。
“没想到外地梨园管理这么好,我学到了很多栽培模式和先进的管理措施。”参加皖北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赴临沂、徐州观摩归来后的砀山刘超刚由衷感慨。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2013年以来,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宿州市严密组织,精心操作,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截至今年7月,共开展培训48期,培训学员2400余人,拓宽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视野,带动周边2万多名群众创业,为宿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突出问题导向,按需培训重实际
为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宿州市在培训需求上下功夫,在培训内容上做文章,在培训效果上求突破。每年初,市委组织部、市农委都组织力量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详细了解农村实用人才对培训内容和技术的要求。根据需求,制订全年的培训计划。
学员们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带着思考学、带着问题学,提高了自身的致富能力和技术水平。砀山县朱楼镇的田大令学员,把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猪病预防技术和科学的饲料混配技术,猪病少了,成本降低了,生猪养殖由原来的133头增加到了233头。
选学员配强师,严格教学求实效
精心遴选学员,注重带头示范。市农广校举办培训班遴选的学员,都是经过县区筛选、推荐的优秀同志。萧县为保证学员在培训后能够真正起到带头人作用,要求学员首先是有养殖经验的养殖大户,其次是文化素质好、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并积极准备养殖的农户,再次是多年从事养殖业服务的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泗县县委组织部会同县农委在全县两千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精选150名农村实用人才,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
从强选配教师,精编培训教材。培训班根据培训需求高标准聘请理论专家和“土专家”,每位授课人都精心备课,从理论深度和现实状况,深入浅出地进行细致讲解,并把自己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后,用于课堂教学。同时,精心编制教材,要求贴近学习内容,便于学员掌握。
精选考察地点,开拓学员眼界。培训主办单位都精心挑选考察地点,让学员真正在考察中学习到先进经验和技术。通过培训班学习,学员们普遍反映,开拓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发展思维更开阔,掌握了新的生产技术,了解了新的发展和经营管理理念,明确了发展思路,增强了发展信心和决心。
规范档案管理,严格督促整改。培训班按要求建立培训档案,并做到培训资料“九个有”,即有培训台账、有学员签到簿、有培训方案、有培训过程影像资料、有学员满意度调查表、有学员培训小结、有培训班小结、有师生通讯录、有通讯报道等资料。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农委不定期到县区抽查开班情况,还随机拨打培训学员电话,详细了解培训情况、效果及对培训的建议和意见。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并上报整改结果。
给政策建基地,落实奖补重带动
2015年埇桥区结合皖北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的开展,制定了《宿州市埇桥区农村实用人才奖扶办法》,在政治上引导,政策上支持,资金上扶持,实现了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参训人员也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传帮带等形式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促进广大群众增产增收。
泗县县委组织部会同县农委对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示范园区进行调研,在摸清全县农村实用人才现状的情况下,在泗城镇慧佳农业有限公司、墩集镇永利草莓专业合作社、大庄镇向阳牧业专业联合体、瓦坊乡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碧云天农业循环经济专业合作社五个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了5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选送100名学员到基地学习。下一步,还将会同县农委对乡镇、开发区内企业进行调研,再确定11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并挂牌运行,有效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萧县自2013年实施人才培训以来,已带动发展项目100多个,致富600多户。杨楼镇裴庄村总支书记王德民,参加2013年第一期“萧县家庭农场主培训班”后,积极带领村民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植,2015年,该村种植大蒜近1000亩,亩均收入近万元。侯立芬 本报记者 陈成光
新闻推荐
为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建设,砀山县人民法院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积极转变服务方式,努力为本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nbs...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