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春艳 付雪芹 摄
4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的通知》,这标志着中国足球史上首次有了一部时间段明确的长远发展规划。这也是继去年3月《中国足球发展改革总体方案》发布后,又一针对足球发展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明确,力争用34年的时间,到2050年实现足球一流强国目标,共圆中华儿女足球梦!足球,已不再仅仅是一项体育竞赛,而是被赋予了一种“国家意志”,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信仰和精神寄托。推广校园足球的意义,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是为了孩子提高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改善心理素质。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更是为了圆一个“中国梦”——
》》宿州二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走出去”才能“强起来”
校园足球的开展,一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二是锻造学生的人格品质,第三才是为国家培养足球人才。因为只有普及了,才能有更多人才被选拔出来。
2015年,宿州二中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其校园足球发展已远远走在了全市其他学校的前列。从去年起就已开设足球模块课程,男女分班,跨班上课的模式不仅让学生接触足球,了解足球,还能让学生结识更多朋友。目前,宿州二中每年级约有1000名学生选择足球模块课,每周两节。这也为该校足球队在后备人才的输送上提供了更多选择。
二中足球俱乐部现有100余名球员,其中20余人入选校队。其实,宿州二中开展足球运动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绿茵杯”校园足球赛是二中的品牌赛事,几十年的足球传统让这所学校具备了开展校园足球的良好基础。迁入新校区后,学校更是加快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标准的塑胶跑道,六架白色球门,96米长、65米宽的标准人工草皮足球场,也可作为两块7人制足球场地使用,这就是2012年投资500余万元建造的新校区体育场。
万事俱备,只欠校园联赛这一“东风”。“队员们非常渴望踢比赛,希望能跟其他兄弟学校切磋技艺,以赛代练才能找出差距和不足,更好地进步。”二中足球老师唐照秀说。有时苦于没有联赛可打,二中还组织教职工代表队与校足球队切磋,以此来保证球员的状态。“希望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政策,尽快使孩子们动起来,我们等不起。”唐照秀说,只有“走出去”,队伍才能“强起来”。
男子足球队是二中的“招牌”,但女孩子也不遑多让。“女生在上课之前都还比较扭捏,但是接触足球之后就特别放得开,踢得特别好。”宿州二中给高一、高二年级每班女生15个名额,希望通过足球让她们解放天性,劳逸结合才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希望宿州市在保险机制、校园联赛组织、足球专业人才培养、升学、就业等方面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有了制度保障,校园足球才能蓬勃发展。”在谈到后续发展上,唐照秀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本报记者 付雪芹 刘春艳 实习生 程玉
》》埇桥区足协:送教进校园+组织比赛 让孩子们尽早动起来
“成立埇桥区足球运动协会的目的就是为了普及足球这项运动,推动足球发展,提高足球运动氛围和水平,使更多人了解足球、接触足球、喜爱足球。”埇桥区足球运动协会主席包召玉介绍,去年年底,埇桥区开始筹备成立足球运动协会,并于今年初正式成立。目前,协会共有会员近1000名,注册教练6名。接着,4月9日上午,由埇桥区教体局主办、埇桥区足球运动协会承办、一诺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埇桥区首届足球超级联赛开幕,广受足球爱好者以及球迷们的欢迎,来自埇桥区、砀山县、灵璧县以及淮北市的18支球队参赛,这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足球运动氛围。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建设,让更多孩子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打牢足球发展基础,埇桥区教体局已委托埇桥区足球运动协会旗下的宿州市一诺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派出6名专业的足球教练员走进校园辅助校方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目前,已与市十二小、十一小、六小、五小、十七小、十九小等6所小学达成了合作意向,并以各学校一二年级为梯队,对三、四、五年级学生进行短期的专业足球训练,参加今年6月由埇桥区教体局举办的全区范围内的小学生足球比赛。“由于六年级学生普遍面临升学压力,没有充足的时间参加足球训练,所以没有将这部分孩子纳入到此次活动中。”包召玉表示,为确保足球比赛的质量和连续性,埇桥区足球运动协会还将无偿协助全区内的各小学成立足球队,义务免费教学,真正做到足球从娃娃抓起,使足球进校园,提高青少年对足球的兴趣,普及足球基础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学生能够获得终身受益的活动方式,让孩子在快乐享受足球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接受更加专业、正规的足球训练。其中,优秀学员还可优先推荐作为体育特长生特招,进入重点中小学就读,更可选拔至职业俱乐部梯队试训,进而走上职业足球道路。
谈及下一步埇桥区足球发展方向,包召玉激情澎湃,信心满满,表示将组织成立埇桥区足球代表队,与周边兄弟市组织开展足球友谊赛,并加强同省内外足球协会的交流,举办和参加各级各类足球体育竞赛,扩大埇桥足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研究制订埇桥区足球项目发展规划,参与并帮助埇桥区内各中小学开展足球培训,组织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及校外的足球培训,包括裁判员和足球教练的培养并积极联系各大职业俱乐部形成合作交流,协助培养球员。此外,还将成立埇桥区少年足球队与省内外及周边地区小学生进行足球交流,以足球为媒介,推动校与校之间的联谊。本报记者 刘春艳 付雪芹
采访手札:
《中国足球发展改革总体方案》发布已一年之久。一年前,记者怀揣无比激动地心情,将宿州市校园足球的发展现状尽可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今,一年已过,校园足球进展如何,记者决定再次探访。
采访中,从主管部门到学校,从教练到学生,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一个又一个足球“红头文件”的出台,使全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足球上。其实,足球并不缺少关注,更不缺少市场,而是缺少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完善的运行机制。如今,在足改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足球大环境在不断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中国足球不再好高骛远,不再急于求成,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夯实基础,走好每一阶段,相信辛勤的耕耘终会变成收获的喜悦。
校园足球是基础,是关键,因此,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校园足球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社会及媒体也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司其职,不等待,不观望,在职责范围内积极行动,抓紧部署,尽快让孩子们动起来。当看着孩子们在球场上开心、兴奋地奔跑,带球,过人,射门时,虽然每一个动作都还略显生疏和粗糙,但会让人由衷地感到振奋,因为那就是希望和未来。
用心浇灌,静待花开。相信中国足球终有腾飞的那一天!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今年以来,砀山县不断建立健全县、镇、村法律援助“三级网络”体系,进一步优化法律服务质量,推进法律援助向村(社区)延伸,基本实现“能援必援、应援尽援”...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