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到2025年末,实现千亿产业规模。
“招商引资不能是捡到篮里都是菜。要挑‘好菜\’放进篮子,重点就是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大引强,做好‘从小到大\’和‘从无到有\’文章。”市政府提出,坚持错位发展、集群集聚和重点突破,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增长极。信诺手机显示屏和新亚手机触摸屏项目、惠浦光电芯片和手机制造项目、新宇药业硫酸新霉素等医药生产项目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生根。1—5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6.4%,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8.9%,高于全省2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创新驱动,科技引领
统筹“供”“需”两个环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在宿马现代产业园,记者走进安徽天富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的车间。一张张白色碳纤维毡料经过催化、烘干、碳化、活化等环节,变成黑色的活性碳纤维“浴火”而出。至此,国内最大的活性碳纤维生产线试产成功,产品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机构行业标准。
活性碳纤维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纳米”级高分子材料,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高能电池、防毒器具、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虽然我国对活性碳纤维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已有多年历史,但行业仍遇到了科研投入少、产能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等发展瓶颈。
为破解这一难题,安徽大学教授刘宝珠与合肥天玾环保科技公司张勇敢成功研发出节能、环保、高效活性碳纤维生产工艺及装置。据了解,该技术已申请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一项已获专利证书。两位专家利用该技术与天富环保合作,组建我国最大的200吨/年活性碳纤维生产线,一次试产成功。
“突出创新驱动,统筹‘供\’‘需\’两侧,实施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加快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年以来,宿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建立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催生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骨干企业。精准医学大数据、石墨烯研究院、3D打印研究院、无人机农业应用基地、蓝海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相继成立;贝斯康精准医学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等省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一灵药业、江淮重工、坤盛新能源、碳纤维新材料等重点项目持续推进;石墨烯、增材制造和手机制造产业园等前沿性产业已初具雏形。此外,宿州市还与中国电信安徽公司合作,共同推进宿州数据机房的建设运营。
创新是未来五年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建设创新型“四个宿州”,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石,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想要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宿州就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的征途中持续发力。而农业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正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当前,宿州市已出台建设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两区”建设的升级版。
位于灵璧县的飞松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正是通过创新驱动、科技研发,在较短的时间内成长为全国粮机制造业的佼佼者。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批式循环谷物干燥机、移动式组合清理筛、比重复式清选机、伸缩式输送机、扒谷机、自动式扦样机等多种产品,均填补了省内相关机械制造领域的空白,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公司总经理张飞介绍,宿州市作为中储粮大户,对粮食收储需求大,粮食质量要求高。巨大需求便催生了谷物干燥机、清理筛、清选机等自动化机械市场的发展。飞松机械集团正是着眼于这一需求,专注做好农机文章,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生产出了一系列面向“三农”、适销对路的机械产品。
致力于新技术引进和新产品开发,飞松机械不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公司利用光电高科技技术,研发出的玉米色选机、杂粮色选机、翻仓机已投放市场。数百名职工中,工程技术人员109人,其中包括中高级技术人员56人。公司和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机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现已自主研发产品80多种,共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8项。
以重点突破之功,引领全局发展之效。在创新驱动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各县区明确自身优势,找准“调转促”发力点,通过创新驱动让更多“盆景”变为“风景”,从“一花独放”走向“百花满园”。
砀山县借力“互联网+”,实施“数字果园”创新工程,在果园监测、生产管理、库存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广泛应用农业物联技术,实现水果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投资4.8亿元的南非果酒项目即将落地开工。萧县通过“基金+基地+项目”模式,与久有基金组建上海张江久有萧县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已储备优质项目53个,着力打造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埇桥区紧抓两淮采煤沉陷区大型先进光伏基地建设机遇,支持阳光电源、协鑫新能源等企业筹建光伏设备生产加工基地,重点打造风光互补绿色新能源基地。灵璧县突出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一灵药业、灵磁新材料、龙鹏高分子材料等多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泗县坚持工业强县,以合作共建园区为抓手,重点发展机械电子、环保设备、农副产品加工、轻纺服装等主导产业。
当今之世,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创新是市场的角逐点和动力源。只有通过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创造强大而持久的竞争优势。凝聚共识,开局起步,现在就要搭好平台,强化政策保障,一招不让,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
政策助力,政府给力
解好“加”“减”两道难题
“如此高效快捷的办事效率,才更能坚定我们扎根园区的信心和决心。”前不久,位于宿马园区的吉美纸业要到工商部门办理一个证件,公司经理谢海云将这一需求告诉了“项目专员”孙雪梅。随后,小孙把相关材料拿到园区的服务中心,大厅工作人员为公司开辟了“绿色通道”,没几个小时就把所有的手续办妥。
在宿马园区,只要一提及“项目专员”,企业家们个个交口称赞。在这里,每个重点项目都配备一名“项目专员”,同时明确项目的责任领导、责任民警、项目负责人等,及时收集整理项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成为政府部门的首要任务。强化帮扶政策,优化企业服务,已成为具有宿州特色的务实举措。为了确保转型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落到实处,宿州市接连亮出实招,从狠抓项目建设、优化企业服务、强化政策保障等方面入手,通过管理服务的“加法”、简政放权的“减法”,为“调转促”创造良好环境,凝聚社会合力。
处于成长期的“双创”企业,最常遇到的就是资金问题,若得不到及时帮扶,可能会倒在投产达效前的“最后一公里”。宿州市坚决摒弃短视思维,为有发展前景的“双创”企业大胆“输血”,助它们渡过难关。
在市高新区,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救活一家企业,带来一个园区”的故事。锐富光电是一家生产手机触摸屏的企业,2014年落户宿州,即将完成基础建设之际,赶上了手机行业的“冬天”。锐富光电最困难的时候工资发不起,电费交不起,债主天天上门。
通过深入考察,市高新区了解到锐富光电的厂房、设备已经齐备,正在自主研发手机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决不能让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市高新区当即为企业担保贷款4000万元,让企业还上债务,轻装上路。2015年3月,企业开工后,高新区又动用财政资金,向企业无息借出500万元。市政府还协调银行以优惠的利率,向企业贷款2000万元。
政府接连“输血”让锐富光电安心生产,专心研发,很快实现盈利。2015年以来,锐富光电以商招商,引来了制造手机整机的惠电光电、做手机芯片测试的晶新电子、做手机电源的华兴科技等一批下游企业。其中,晶新电子公司落户宿州后,依托云计算产业基地,创建了半导体产业园,吸引大批相关企业入驻。
为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宿州市积极出政策、提效能,使拥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或创业项目在宿发展如鱼得水。认真落实“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合作机制,实施助保贷分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支持企业利用债券融资,企业融资成本有效降低。设立1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扩大“税融通”等业务规模,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和税源型小微企业融资发展。连续出台促进云计算、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扶持政策,整合3.5亿元财政资金,采用基金投资、事后奖补等方式引导扶持,争取利用上级专项资金和专项建设基金等,推动要素资源向“调转促”加速集聚。
为全面激发改革活力,宿州市在这一轮“调转促”行动中,加快转变职能,大力简政放权,提升政府效能。持续加大“放管服”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最大化便民和政务信息更大范围的公开。公布并运行各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建成并运行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用“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开展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年度清理、下放,赋予园区更多行政权限,去年下放园区权限352项,审批事项精简56.6%,涉企收费项目减少34%。对在宿州市新注册成立的工业、高新技术等民营企业,免征、缓征开业前的所有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三证合一”,新登记注册企业8890户,居全省前列。
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呈现出厚积薄发、加速崛起之势。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5亿元,同比增长8.5%;1至5月份,全市财政收入59.7亿元,增长11%,居全省第6位;规上工业增加值164亿元,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98.9亿元,增长14.8%,居全省第3位;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82亿元,增长20.3%。
“调转促”没有休止符,久久为功必能实现后发崛起。宿州市将继续坚持“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理念,不断拓展“调”的空间、优化“转”的方式、增强“促”的动力,为未来发展积蓄新动能、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新闻推荐
日前,砀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慧琴来到砀山县电子产业园调研。在实地参观多家企业,并听取了企业相关负责人的汇报后,调研组提出,企业不仅要规范运作、以质取胜、诚信经...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