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高中应重“特色教育”
省人大代表王伟是宿州市一位高中教师,这次大会,他提出一个建议,希望能将普通高中打造成各具特色的学校。“有一种声音说教育应该均衡发展,但我认为高中更应该注重特色发展。”
“高中应提前营造出‘大学的味道\’。”他说,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开始发掘自身特长,这时如果教学千篇一律,就不容易发掘出学生独有的天赋,“比如有的人会成为‘贝多芬\’,有的会成为‘达·芬奇\’……这时,要给他们充分的平台。”王伟认为,一些有条件的高中,要多设课程。在他看来,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强调均衡教育,但在高中阶段,一定要更注重“因材施教”。
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资料图片)
昨天,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举行了第三次大会,十多位委员对旅游、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省政协委员吴成明建议,逐步扩大五年一贯制高职专科生的招生规模,架起中、高职教育之间的桥梁。
高素质技能人才短缺
观点
H
花絮
“从目前安徽省的现状看,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目标定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缺乏应有的衔接与合作。”吴成明说,大多中职学生毕业即就业,而高职教育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基本上局限于专科层次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以及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还是相互分离的。
“这种现状,使得生源总量也严重不足。”吴成明说,中职学校招生尤为困难,不少学校将招生作为一切工作之首,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吴成明说,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一大批素质高、技能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队伍和产业大军。
昨天,记者从“两会”代表委员住地了解到,本报刊登的两会报道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的“珍藏品”。
在省人大代表孔小藤的房间里,记者看到他的桌子上摆满了“两会”期间所有的《新安晚报》。“我每天看你们的报纸,能够了解到别的代表和委员们的建议或者提案。”孔小藤说,有些想法甚至可以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你们尤其将视角对准了基层,专门选取和百姓息息相关的话题,非常民生化。”
省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郑永飞也是本报的老读者,这次参加“两会”,能看到《新安晚报》,他感到很亲切。每天看完,他都将报纸整理好,收藏起来。
代表委员珍藏本报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建议
“职业教育应当具有完整的结构体系。”吴成明建议,中、高等职业教育要有效衔接,形成既能向下带动中等职业教育、向上延伸到本科高等教育,又能实现与普通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相联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他还表示,为了使更多初中毕业生在完成三年的中职教育后,能够直接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接受高等教育,省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逐步扩大五年一贯制高职专科生的招生规模。“五年一贯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引导初中毕业生的合理分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满足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还是很有意义的。”
孔小藤在工作之余阅读本报
本报记者 王从启/摄
省政协委员赵韩:建设美好安徽必须建立可以惠及脆弱群体、使之共享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的政策体系和发展模式,避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
省政协委员李修松:利用芜湖老海关公园、中江塔公园、吉和广场及马鞍山江岸一带及采石矶等打造滨江风光带,打造江岸风光夜景,开通水上游。
省政协委员陈新:建议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农村偏远地区教师补贴指导性政策,提高待遇,让农村偏远地区的老师能招得来、留得住。
省政协委员严建文:优先安排绿色生态城市建设项目,注重项目建设中碳排放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省政协委员武琼宇:支持安徽省高校、科研院所、开发园区和高科技企业等申报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基地。
新闻推荐
J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