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史翔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感到很亲切,很兴奋。全市生产总值首超千亿元,财政收入首超百亿元,这是历史性突破;实体经济进一步壮大,这是实力的体现;投资经费进一步扩大,这是活力的体现;现代农业进一步提升,这是加速崛起的坚实基础;城乡建设进一步提速,这是新征程中的跨越;民计民生进一步改善,这是人民幸福度的又一次提升;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新提高。
今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以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这些目标的增长幅度,都定在两位数以上。这既有实现的把握,但也不是轻易能拿得下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的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对实现今年目标作了周详的安排。会后,要具体地分解、落实到县区和市区各个单位。只有聚全市之力,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改革和开放都要放开胆量,那些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规则,只要不是中央禁止的,都要改掉。要向东南沿海全面开放,提供一切可能提供的便利条件,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尤其是人才,有了人才就有一切。要用足中央、省各项富民政策,再掀全民创业潮。支持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劳动脱贫、致富。支持“能人”干大事,发挥他们带动作用,包括鼓励现在的党政机关干部,有条件的人,可以离岗去创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既要抓经营主体,更要抓服务主体,抓到大城市中去,大城市是我们宿州的主要市场和主要财源,我们不去抓,别人能送来吗?要开辟新的发展领域,如:旅游业、文化产业,还有其它诸多领域。这些领域我们尚未真正开发,发展潜力大得很。宿州市应当建成“山水林园湖”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市,让大城市的人们涌流进来。我们要为这一天的到来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绿化大行动,创园林城市、森林城市,这都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业、大政绩,要一抓再抓。要制定出一个“美丽宿州建设纲要”,一届一届地抓下去。要懂得保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是我们宿州的最大本钱和发展后劲。抓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抓生产力,我们必须确立起这种发展新观念。要全面放开宿城和四个县城落户限制。要通过发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来加快城市建设。要鼓励各种非公有制文化和小微文化的发展,繁荣文化市场。
这一届政府是有活力的,有“定让故园风景独好”的雄心壮志。《政府工作报告》中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
“有面子、没里子的事坚决不干;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事坚决不干;与民争利、损害民权的事坚决不干。”“与民心心相印,与民同甘共苦,与民团结奋斗。”《报告》中这些掷地有声的文字!
“走进一线察民情、深入基层接地气,从群众中提炼破解难题的经验和方法,从基层捕捉创新工作的思路和方向。”领导有了这种零距离的工作作风,就会形成一股力量,再难的困难也能闯过去,这是保证2014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的最重要的领导关键。不久前,张曙光同志在检查宿城创建工作时,执意要“看最难看的现场,听最难听的评论,解最难解的问题。”对这种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全市各级干部要形成共识,紧紧跟上。
“勤勉清廉,全力建设廉洁政府”,这是字字值千金的承诺。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极好机会,也是实现今年各项任务的重要政治保证,我们要精心部署,务求取得实效。
我们这一届人大代表,会始终如一地支持政府的各项工作。作为一名老代表,殷切希望政府组成人员不失“施展才华,创造辉煌”的历史最佳期,不断学习、实践,在宿州大地上,朝气蓬勃地干出一番大事业。
为人民谋福祉的事业,定会梦想成真!
新闻推荐
近日,市民陈女士打算在汴北新区一高档小区买一套房子,总房款近60万元。可是陈小姐东挪西凑,最后还差近30万元。“怎么办呢?”陈女士打来咨询电话,利用公积金贷款最高能申请多...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