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很多人平常回到家便关上了门,很少去关心周围的邻居。不过,若是住在同一个小区、同一栋楼里,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邻里故事。有时候,一句热情的问候,一个友好的提醒,也会让陌生的邻居变得熟悉起来。
一个请求拉近两家距离
2013年7月,来自宿州的90后姑娘李雪佳从阜师院毕业,在阜城一家商贸公司找到了工作。为了节省开支,李雪佳在公司附近一栋出租楼里找到一间屋子,每月房租200元。
这是一栋自建的四层出租楼,住有十几户人家,大多是从农村来城市务工的家庭。
毕竟刚搬来,开始时,李雪佳心里还有些担心和害羞,不敢主动和邻居们们打招呼。不过,后来发生的一些事让她真心喜欢上了这些邻居们。
7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李雪佳正躺在床上看书,听见了敲门声,原来是楼下一户人家在上小学的女儿找了上来。
“姐姐!你帮我看看作业吧!”小姑娘大大方方将手中的作业本递给了李雪佳,“俺妈听房东讲,这楼里住进了一个大学生,让俺以后在学习上遇到啥不懂的问题就来找你看看!”
接着,小姑娘不知从哪里又端出了一个碗:“这是俺妈刚包的包子,让俺拿一些给你尝尝!”
这件事李雪佳有些吃惊,更有些感动:“毕业后,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陌生的城市,连说话的人也没有。突然有人对我那么热情,还给我送吃的,让我觉得自己并不那么孤单了。”
从那以后,李雪佳就常常为小姑娘辅导功课,教她用电脑上网查资料,和楼下邻居的来往也多了起来,还经常被喊去一起吃饭。
一次谈话增进邻居情
住在一楼的,还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听口音是外地人,是这栋楼的老住户了。不过,老太太并不愿在家里闲着,而是不断地在外面找活做。上午,去做保姆,下午,就到饭店里做服务员。
有一次,老太太在楼道里碰到了李雪佳,问了一些她的情况。“大学生好啊,又找了一份好工作,挺好的嘛!大家都是邻居,以后可以时不时地下来说说话儿!”
看着这么慈祥的老太太,李雪佳心里立即对她产生了好感。
在后来的接触中,李雪佳了解到老人的一些故事:老人一生很坎坷,为了生计,做过很多工作;老人有儿有女,但并不想给儿女添负担,而是靠打零工养活自己。有时,李雪佳在工作上遇到了烦心事,都愿意向老人诉说,虽然老人并不能给出什么建议,但却能用最通俗的话语,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传授给她,让她保持平和的心态。
半年之后,由于房子要拆迁,李雪佳和邻居们被迫要搬走,这让她心里非常不舍:“我的邻居都是最最普通的人,文化水平不高,没有稳定工作,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但他们却有着质朴真挚的心灵,并且,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下,对待生活都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他们教会了我很多,这段情谊令我难忘。虽然现在工资涨了,也住进了更大的房子,但我时不时还会回想起刚来阜阳的那段日子,想起那些曾经和我同住一栋出租楼的邻居们。”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杨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