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泗县新闻 > 正文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记忆中的雨□张德平

来源:拂晓报 2014-11-05 18:16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近翻宋词,蒋捷的一首《虞美人·听雨》读后产生了强烈共鸣。“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里,作者从少年、壮年、晚年三个阶段听雨的不同境遇和不同感受,概括了整个人生经历,可谓“言尽意未尽,意尽情未尽”。我记忆中的雨,虽不像《听雨》那样空灵、幽远、清扬、厚重、深沉,却也是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心灵感悟。

记忆中最早有雨的概念是和狂风雷电交织一起的。那是六十年代初夏的一个中午,只有几岁的我与母亲在屋里吃饭,突然外面乌云翻滚,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随即大雨瓢泼似的倾泻下来,居住的草屋因年久失修,雨漏不止,特别是床的位置漏雨面积大,家里能动员的盆盆罐罐都用上了仍接不迭,母亲只好将铺床用的苇席横折成半圆小篷似的放在床上去挡雨。我和母亲躺在篷下,总算有了栖息的地方。

雨下了两三个小时终于停了,屋内屋外早已是水乡泽国,小床像绍兴的乌篷船静静地停在水中。我虽没有去叠纸船随水漂去,却也像置身于冰心诗的意境里:“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明月的大海里。”我快乐、好奇,不由地坐在床边用双脚拍打着积水,全不知母亲为生计、为屋漏的愁苦和心酸。孩提时的天真、不知愁苦一晌贪欢是一种幸福,只是这个幸福太短了。

与宋朝蒋捷一样,我的壮年时代也经常在外漂泊,只是使用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纵然是千里江陵也是一日就还。

一年春天,我与友人同游皖南。春的皖南是迷人的,醉人的,不说黄山、齐云山、新安江,就是下榻的西递村桃源人家宾馆的早晨,任你裁下哪一块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远山如黛,近山滴翠,在满眼葱茏间点缀着粉墙黛瓦的西递古民居;起伏的山坡上铺满了各种鲜花,黄的是油菜花,粉红的是桃花,白色的是梨花,尤其是紫白色的喇叭花,高昂着头朝天吹着春之歌;宾馆院内一股清泉从小山深邃的山涧中涌出,落在顽石上叮咚作响。不知什么时候起雾了,开始是淡淡的,逐步变成了浓浓的,在空中游动了不多时形成了雨丝,迷迷蒙蒙最后凝结成了雨滴,落在脸上凉飕飕的。可能是眼前的景致撩起的心绪吧,我随口吟咏了一句诗:坐看青山空濛雨,卧听飞泉闲敲石。

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雨,是一种忘却,一种惬意,一种释放,一种升华,一种对大自然的真正领悟。常常,我们因工作或生活觉得很累,这是因为太执著,总是舍不得放下,享受自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慢慢地悟出道理的时候,往往是美好的时光已悄然而逝。

不过,记忆中最近的一次下雨却没有这样飘逸。

甲午的秋是个多雨的秋。为了解农业情况,我和老陈驱车去泗县。上午还是晴朗的艳阳天,下午便沥沥淅淅下起雨来,当走到城西唐河大桥边时已是大雨如注了。我们索性停下车来,老陈指着路北边的一条小河说,那就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遗存啊。我知道泗县有一段隋唐大运河遗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没想到就在这里,还是有些诧异,便向车外观望这个风雨中的大运河遗存。说是大运河,历经千年已成了不足十米宽的小河;说是人工运河,河床已像驼背的老人有些弯曲;说是郁郁葱葱,已是灌木丛生难见如烟柳絮。尽管如此,仍然可以从她身上看出昔日辉煌,她是唐宋五百年间我国南北交通的最大动脉,是一部绵延千里的长诗,见证着历史兴衰,承载的很多很多。

雨还在下着,停了之后还会再下;而雨中的面孔却不停地变化,这应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正如这隋唐大运河遗存,千年前的雨水可能还留在河里,而人已随风飘逝。

新闻推荐

搬进结实敞亮的新房子,五保老人许安春打心眼里感到高兴——“这下,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啦!”

搬进结实敞亮的新房子,五保老人许安春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泗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记忆中的雨□张德平)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