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炎炎酷暑,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们最辛苦。今天上午,一股“清凉之风”吹进了霍山路与长丰路交口的建筑工地上。来自安徽中医学院的十多名志愿者来到工地上,为建筑工人们进行冬病夏治,同时带来了防暑降温的药品,并现场教他们如何避暑。而来自非洲的志愿者Adams,更是用实际经验给工人们支招避暑。
一大早,在霍山路与长丰路交口的建筑工地上,建筑工人们将中医学院的十多名志愿者团团围住。“我晚上睡觉腿疼怎么办?”“大中午的时候,我有时候觉得头很晕。”“天气太热,我晚上睡不好觉。”……面对着建筑工人们的一个个疑问,中医志愿者们一一进行了解答。
来自淮北萧县的建筑工王于亮更是拉着志愿者的手不肯放开。“我在工地上做杂工,经常要拉地板,白天都还好好的,但是一到晚上,就觉得大腿肌肉很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中医志愿者蔡亮亮仔细按摩了一下他的全身。“你的大腿肌肉疼痛主要是腰部受损导致的。”一听中医的话,王于亮有些吃惊。“还真被你猜中了,我的腰部真的不好。”蔡亮亮建议,王师傅最好去医院拍个片子,看看腰部有什么问题。此外,她还现场示范,教王师傅在作业中如何来保护自己的腰部。
据介绍,今天上午共来了十多名志愿者,他们分别都是中医学院外科、风湿科、心血管科、呼吸内科等六个专业的研究生。“我们一方面给建筑工地的工人们进行冬病夏治,一方面给他们普及一些防暑降温知识。”志愿者万和荷告诉记者。
在今天上午的志愿者群体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身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就是来自于南非的留学生Adams。黝黑健康的Adams告诉记者,他刚来合肥才一年的时间,也感受到了合肥的“热度”。“跟我们国家的气温相比,简直不相上下。”在建筑工地上,Adams还现场为建筑工们进行中医拔罐,并教授防暑妙招:“尽量避开太阳直晒,平时随身携带一些冰水在身上。” (实习生 程江涛 朱欢喜 通讯员 王慧惠 本报记者 刘晓平/文 虞俊杰/图)
新闻推荐
前不久,从合肥乘汽车去皖北调研,过了淮河,就看到高速路两边成片金灿灿待收的麦田。为了便于机收,皖北现在的小麦都是矮秆品种,已呈现不出“麦浪滚滚”的画面,但因长得整齐,像是...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