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萧县把城乡统筹发展摆在统领全局的战略高度来面对,积极探索实践,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政策保障,坚持协调发展,强化精细管理,坚持统筹布局,协调并进,促进城乡在要素配置、产业集聚、公共服务、文明建设等方面一体发展。
促进县城提质扩容“双提速”。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实施大萧城发展战略,推进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三区共建,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按照中等城市建设要求,积极推进“龙凤”双城同步建设。加速建设水、电、路、通讯网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新区医院、学校、公共交通等服务配套设施,充分发挥高铁经济在凤城建设中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切实把凤城新区打造成高标准、高品位,设施完备、产业发达、生态良好、环境一流的现代化新城。积极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建成岱湖湿地公园,完善城市雨污管网,实现雨污分流,使城市风貌更加精致呈现山水园林生态特质。
促进城镇乡村“双提质”。按照“做强县城、做优名镇、做美乡村”的发展思路,大力支持黄口、张庄寨两个全国重点建设镇和杨楼“镇当县建”示范镇建设,打造具备小城市功能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生态美镇,2017年全面实现乡镇政府驻地及所在行政村中心村整治建设“全覆盖”,有效解决骑路逢集、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整县推进工作,2018年县乡道路全面升级、村级道路全面硬化;2020年实现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信息网络、天然气进村入户全覆盖;农村电网全面升级,户均用电容量达到2.5千伏安,居于全省较好水平;力争全县镇区污水达标排放,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镇文化品位“双提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新时期“萧县精神”,打造“萧县好人”品牌,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繁荣广播影视事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度挖掘汉文化、孝善文化底蕴,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延伸书画艺术创作经营产业链条,进一步擦亮“过得硬、叫得响、打得出”的萧县文化品牌。(本报记者张瑶瑶)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当前正值高考录取工作之际,萧县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下发通知,及时架设“高压线”,狠刹 “升学宴”、“谢师宴”等请客收送礼歪风。 &nbs...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