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旗帜与旗帜辉映,在黄土高原深处托起了一轮灿烂的朝阳;一个组织就是一个堡垒,堡垒与堡垒相连,在周河岸上筑起了一道红色的长城。
双河乡位于志丹县南部,东接安塞,西邻旦八,北靠保安,南与永宁接壤。全乡自然形成“三岭一川”,延定公路、甘志公路横穿乡域南北,境内石油资源丰富,交通通讯发达,文化积淀深厚,产业特色突出,号称志丹县的“南大门”。全乡总土地面积289.2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2234户,10022人。现设19个党支部,381名党员,其中女党员36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双河乡党委紧紧围绕“弘扬延安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实现强乡富民”活动主题,以“党组织如何推动经济发展、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干部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明显加强,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乡党委、乡政府先后被评为“全县综合发展优秀乡镇”、“五个好乡镇党委”、“科学发展观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
创先争优提素质
开展了“五学”(集中学、交流学、自己学、调研学、考评学)、“五比”(比学习、比干劲、比奉献、比水平、比作风)、“五争当”(争当先进党组织、争当先进村组、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当致富带头人、争当文明卫生户)创先争优活动,有效推动了全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乡上领导登台讲课82场次,培训党员干部7000多人次;成立17个宣讲团,为广大群众送信息、送政策、送产业、送项目、送资金、送技术、送温暖、送精神,培训农民16000余人次;坚持周二周五统一时间、指定内容、集中学习的方式,召开专题学习会议43场次;投资2.2万元,购买学习资料1000余册,印制专用学习笔记74本,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行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党员记写学习笔记普遍达到2万字以上,心得体会每人5篇;组织开展了“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大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41篇;组团到铜川、韩城、黄龙学习郭秀明、郭孝义、乔占山先进事迹,到延长、宝塔两县区学习山地苹果管理技术,到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宝塔山接受革命传统精神教育;成功录制了《春雨润物细无声》、《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奋勇前进》两部专题片,办简报128期,写新闻稿175篇,被省市县采用78篇,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两创”演讲比赛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宣传氛围;召开各类座谈会38场次,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
意见和建议,查找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灵活多样的特点,先后组织农村党员观看电教片167场次;组织乡村两级领导干部、乡属单位负责人进行理论测试3次,34名党员参加了中专以上的学历继续教育。
创先争优定思路
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调研,党员干部谋求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的认识更加明确,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推动全乡科学发展上形成了五点共识:一是必须坚持“生态立乡”战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不懈地开展退耕还林、全民绿化、封山禁牧,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是必须坚持“商贸强乡”战略,依托石油和县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石油服务业和第三产业,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三是必须坚持“基础奠基”战略,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建设,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切实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努力在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四是必须坚持“产业富民”战略,大力实施“主攻苹果业、狠抓棚栽业、发展草畜业、拓展劳务业、开发小杂粮”的产业发展思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果菜羊粮特色经济,不断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五是必须坚持“三领四动”党建旗帜工程,就是党委统领、支部带领、协会引领,党员带动、能人拉动、干部推动、农民互动,努力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核心。
创先争优创先进
乡党委始终把实施“双培双带”和“五个好”先锋工程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努力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核心。麻子沟村党支部从村里产业单一、产值低、收入少的实际出发,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提出了“山栽苹果川种菜,养殖产业巧搭配”的发展思路,发展大棚32座、弓棚351座、山地苹果1304.3亩、百头养猪示范户2户、千只养鸡示范户1户、肉兔
养殖户1户,形成了产业结构多元化的特色发展路子;同山村党支部以户为单位、以旧房改造为基础,以新宅修建为补充,以“五个一”、“三配套”为模式,以经济实用、质量可靠、群众满意为目的,遵循“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时间、统一质量、分户实施”的工作思路,新建农户住宅10户、42间,改造农户住宅37户、135间,硬化、绿化村道1.21公里;双河村党支部结合“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要求每名村干部联系5名党员,包抓3户一类户、6户二类户、10户三类户、1户四类户。按照“巩固一类,扩大二类,提升三类,消灭四类”的要求,给每户农户制定了详实的产业规划,明确了增收目标,落实了责任人;乡卫生院以“落实科学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保障人民健康”为主题,以“六查六看抓整改”、“三基三严三高”为载体,以打造“医疗质量好、护理服务好、服务流程好、就医环境好及群众满意”的“四好一满意”医院为目标,认真开展了“优质服务升级年”、“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重新聘用了院长,实行了药品零差价销售和绩效工资考核制度,投资160万元建成两层双面办公楼40间,业务收入由2009年的2.93万元提升到目前的18.6万元,净增15.67万元。
创先争优争模范
通过组织开展“五带头”、“争当十星级党员”、“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五比五不比”、“五创五争当”、“三在农家”等活动,使党员干部在各种活动中施展技能、发挥作用、服务基层,从而激发党员干部建设新农村的潜力。南洼村党员邢志岗种植山地苹果21.6亩,今年收入突破18万元,靠种植苹果发家致富的邢志岗,时刻记住自己是个共产党员,致富不忘众乡亲,热心公益事业,主动帮助农民群众提高苹果种植水平,帮助群众走上致富路,被广大果农亲切的称为“苹果大王”;吴家湾村支部书记张万春凭着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无限忠诚和执着追求,用一个共产党员特有的情和爱,带领村民外出参观,挨家挨户积极动员,多方争取筹措资金,亲自蹲点严把质量,圆满地完成了2个村小组、52户、168人的新农村建设,用真情和汗水谱写出了一曲动人的敬业之
歌;双河村党员张占玲以自己多年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经验和掌握的大弓棚蔬菜种植技术,义务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一干就是4年;张畔村支部书记左怀治为鼓励村民发展苹果产业,与村民天天“泡”在一起,近于“死缠硬磨”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组织农民到南洼、李家湾等村学习考察,对农民进行了彻底的“洗脑”,使他们真正认清了形势,抛弃了固守多年的陈旧落后的思想,开始抢着争着管老园,建新园,2008年以来,全村共发展山地苹果园374亩。
创先争优谋发展
以新农村建设、产业开发、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平安建设为重点,努力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22亿元,乡财政收入15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98元。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实施了同山、双河、向阳沟等8个行政村28个村小组的新农村建设,新建民宅356户、2136人、1454间,旧改民宅387户、2315人、1172间;完成了商贸一条街、双河大桥、农贸市场、文化广场、滨河路等小城镇建设工程。以苹果产业开发为重点的富民产业建设卓有成效。投入资金400余万元,新修生产道路48公里,调运农家肥768吨、专用肥317.3吨、尿素120.3吨、诱虫板14900块、诱虫带8万条、诱虫灯40盏、果袋2531万个,印制苹果包装箱7万个、《双河乡山地苹果三字经》挂历2000册、《双河苹果宣传册》5000份,新修水窖298个、果库93个,架设防雹网408亩,全乡现有苹果老园4804亩,幼园13581亩,苹果产业考评2008、2009两年名列全县第一;继续实行川道村“一片白”的蔬菜产业发展思路,累计建成大棚42座、弓棚461座;建成存栏10万只的生态养鸡场一个。以巩固退耕成果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新造林64737.5亩,补植9.5万亩,绿化道路239公里;实施退耕还林精品工程35547.5亩,精品流域治理10639亩,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2.3%;完成了7458宗215772.8亩集体林权改革,2008年被省林业厅授予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建设突出贡献
单位称号。以改善生产条件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修基本农田26811亩;农电通户率达到100%,实现村村通电话、电视目标;全乡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39公里;解决了83个村小组、2150户、8643人的饮用卫生水的问题;建成沼气池930口,漫水桥7座。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2008年以来,全乡共发放低保资金265.4万元,定补人资金48.8万元,低保覆盖率达12%,2009年被省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乡镇”;成立了双河乡教育基金会,发放教育助学金6.7万元;深入推进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以“三清、四改、五配套”为抓手,全面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更新配置了垃圾清运车,新修垃圾中转台74个,配备垃圾桶440个,2007年被评为全省卫生先进单位;开展了“家家知荣辱,户户讲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创建文明村8个,文明校园2所,文明门店130个,十星级文明户746户,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文明乡镇,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文明乡镇。以平安建设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平安建设示范乡镇,被市委评为2001-2005年度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被市总工会评为全市模范乡镇工会。
创先争优建制度
以建立健全长效制度机制为抓手,促进各项工作落实。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决策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委议事决策制度,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凡属重大事项,充分吸收群众代表和村干部代表参与,最后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二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包抓制度。按照党委成员分工,及时将全年重点工作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分解,明确牵头领导、配合单位以及各项工作任务目标要求、完成时限,夯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推进制度。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和精细化管理法,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乡村领导靠前指挥,干部一线工作,全面推动工作落实;四是健全干部奖惩制度。建立干部“双向”聘任制度、干部绩效考核制度、重点工作问责问廉问效制度,把干部考核纳入规范化轨道;五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务、群众意见较大的村组、单位,乡纪委及时进行“三问”,提出整改意见,限期进行整改。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该乡共废止制度4条、完善制度34条、新定制度13条,形成各类制度47条,完成《双河乡制度汇编》一书,从而构建起用制度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C⑧
高昀本报记者王锋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陕福)5月7日,对于80后延安小伙刘先生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一天,到铜川出差的他刮中了福彩刮刮乐“2012龙”头奖10万元。性格开朗的刘先生是延安人,因工作缘故经常出差在外,所以特别喜欢即开即中的游...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