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正在通过自助操作平台借书本报记者张欢欢摄
“有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借书还书没有了时间限制,方便得很!”3月26日下午,铜川图书馆门前,正在通过自助操作平台借书的刘先生开心地说道。“过去借书还书只有开馆时间才能办理,现在只要自已有时间,随时都能来办呢!”作为铜川图书馆的老读者,刘先生亲身经历了铜川图书馆从传统服务模式向创新型服务模式的嬗变。
2014年,铜川图书馆在全省地市公共图书馆中率先应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智能管理系统并在新区建成铜川市第一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目前,经过三年来的不断探索应用,铜川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更加完善,随着铜川市群众公共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RFID智能管理系统的优势愈发凸显:一是实现了馆藏图书的智能化管理;二是完全实现了读者的自助借阅;三是显著提高了图书流通率;四是极大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2017年,在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下,铜川图书馆将RFID智能管理系统在全市所有区县图书馆进行了推广应用,全市市县5所公共图书馆均实现了RFID智能管理。与此同时,基于RFID智能管理系统,铜川市共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5所,实现了市县全覆盖,在全省尚属首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被群众称为“永不关闭的书房”。市民只需要凭读者证就可自助办理书目查询、图书借阅、还书等业务,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在服务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真正实现了图书馆24小时“全天候”为市民群众服务的功能。铜川图书馆“RFID智能系统”的全面应用,整体提升了铜川市公共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在服务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实用和人性化的服务,被评为2017年度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一等奖。
在积极引进、全面应用先进图书管理技术的同时,铜川图书馆变换工作思路,不再坐等读者上门,而是主动地把服务送出去,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服务品牌,惠及更多群众。2017年初,铜川图书馆启动“便民书屋”服务项目,按照“图书馆+”的理念和先行先试、逐步实施、全面覆盖的原则,坚持“五有”(有固定场所、有图书资料、有管理人员、有管理制度、有统一标识)标准,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便民书屋试点工作。目前,通过共建的方式,铜川图书馆相继在耀州窑博物馆、照金革命纪念馆、市旅游接待中心等多个公共场所以及枫林社区、沮河社区等小区设立便民书屋16处。据统计,累计服务人数已达2万余人。“便民书屋”的设立,在拓宽传统图书馆服务半径、提升图书借阅率的同时,覆盖更多阅读人群,使铜川市群众享受到了更为高效便捷的图书馆服务。与“RFID智能系统”同时,“便民书屋”项目被评为2017年度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二等奖。
全市两项宣传思想文化创新奖的获得,是对铜川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铜川图书馆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效能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铜川图书馆将以此为契机,在不断创新中升级惠民服务,在满足铜川市广大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切实发挥好自身在全市公共文化事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助推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通讯员 梁晓沛)
新闻推荐
铜川市2018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周启动仪式举行 76个项目集中开工 建成后将新增年产值120亿
华商报讯(记者郭强)3月27日上午,铜川市在新材料产业园新型保温材料生产线项目现场举行2018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周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大为宣布启动令,市长杨长亚主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