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维林
人们常说铜陵虽小,八宝俱全。可是你知道“八宝”说法的来历吗?
传说清康熙年间,铜陵举人佘合宗赴京赶考,却名落孙山。正逢康熙五十大寿,满朝庆祝。佘合宗献上一副寿联,上联“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未有一朝一统四万里。”下联“五十年大寿,从今而后,还余九千九百五十年。”皇帝看后龙颜大悦,心想此寿联对仗工整,书法劲健,真乃妙手匠心!于是召见佘合宗,赐进士身,加封十府道台职。满朝文武心中不服,说铜陵名不见经传,一个小地方的举人有什么真才实学?康熙皇帝见满朝议论,便问佘合宗:“小小铜陵有何独特?”佘合宗便启奏道:“启禀皇上,铜陵虽小,八宝之地:金银铜铁锡,生姜大蒜麻。”这句话就把铜陵虽小却特产丰富的特点概括得恰到好处。康熙皇帝越发赏识,满朝大臣也无话可说了。从此,“铜陵虽小,八宝之地:金银铜铁锡,生姜大蒜麻”的说法就流传开来了。
在传统的“铜陵八宝”中,金银铜铁锡为矿产,生姜大蒜麻是土特产,与我们的生活更为接近。尤其是铜陵的生姜,穿越了时空的屏障,散发出悠久的清香。铜陵产姜的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就有种植。到北宋年代,铜陵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生姜产区,并被列入朝廷贡品。据清顺治十三年《铜陵县志·物产》记载:“姜以池州者为良,今邑大通镇四乡多植之,集镇出售,每岁不下十万担。”当时铜陵属池州府管辖,一担担生姜就是在大通装船运往全国各地。
铜陵生姜是中华白姜的代表,一直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它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铜陵人爱吃生姜,并视生姜为良药,故有民谣:“一片生姜,胜过丹方”、“一杯姜汤,老少健康”。铜陵农村至今还有吃早茶的习惯,一般是一杯清茶,几样茶点。茶点有生姜、香菜、茶干、酥糖等物,每家茶点虽有不同,但生姜却是必备之品。如今,铜陵生姜已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产品有五大类40多个品种。他们更加注重品牌战略,在保留传统工艺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科学配方,研制出蜂蜜姜、银耳姜等高档产品,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
铜陵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如今发掘的宝藏,超过“八宝”不知有多少倍。除金、银、铜、铁、锡外,正开采和即将开采的金属和非金属就达五十多种,有铅、锌、锰、钾、煤、石灰石等。铜陵的特产也有很多,有大院生姜、顺安酥糖、太平的烧饼、大通的茶干等。野雀舌是茶中的上品,泡桐也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北宋时期,铜陵人陈翥就著有《桐谱》一书,铜陵也是全国泡桐栽培和研究的重要基地。铜陵凤凰山的“凤丹”更是与洛阳牡丹齐名的全国三大牡丹之一。
新闻推荐
(上接A1版)在王先生的指引下,记者走进了服务区的餐厅,只见整个餐厅没有一张餐桌是干净的,地面上、餐桌上到处是垃圾,餐厅内空空荡荡,餐厅外的垃圾桶周边同样全是垃圾,甚至连售卖商品的服务台上都...
铜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陵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