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未满十八周岁的伍冬(化名)因寻衅滋事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如今,他已顺利从安徽某学院大学专科毕业,进入实习环节,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从少年缓刑犯到大学生,伍冬的人生轨迹发生巨大改变,得益于铜陵市日益创新的青少年特殊人群管理模式。
据了解,铜陵市司法局根据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特点,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建立“联、教、护、助、管、消”等六项机制,努力提升青少年特殊人群帮教水平。该司法局结合实际,建立日常沟通走访、实地普法教育、维权关爱服务、及时就业帮扶、重点监控管理、消除记录告知等六项工作机制,为青少年特殊人群构筑了一道保护的屏障,撑起了一片蓝天。“一张稚气未脱的脸,讲话声音都有点发抖,战战兢兢的。 ”铜陵县天门司法所司法助理员都小妹对伍冬第一次来所报到时的情形至今仍记忆犹新。在为伍冬办理完入矫手续后,大家无不为他感到惋惜。鉴于伍冬无一技之长可以就业谋生,司法所长王万根带领工作人员极力劝说伍冬父母让孩子继续上学,以便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经过一番努力,伍冬最终被安徽某学院录取,天门司法所积极帮助他联系入学事宜。都小妹亲自给班主任打电话,让他别透露伍冬缓刑犯的身份。两年来,司法所工作人员多次登门走访,通过定期打电话、实地看望等形式了解伍冬的现实表现,鼓励他忘记过去,走向新生。每到寒、暑假,伍冬回家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司法所报到,汇报自己的思想和表现情况,然后在司法所的组织下与其他社区矫正人员一起,到敬老院等地去参加公益活动。今年9月,伍冬矫正期满,也顺利大学毕业,可谓双喜临门。“我们正在帮伍冬办理消除犯罪记录手续,办好后对他今后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司法所长王万根介绍说。今年8月,铜陵市出台《未成年人违法及轻罪记录消除工作实施办法》,市司法局每个季度开展一次统计摸底,告知在矫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可以在考察期满后到相关部门办理消除违法及轻罪记录,其违法及犯罪记录将予以封存,不记入其学生、人事档案。
今年8月底,铜官山区铜官山司法所接收了2名铜陵市首例适用禁止令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胡新、谢天(均为化名)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缓刑。法院同时宣告两人在缓刑考验期间禁止出入网吧、歌厅、迪吧等娱乐场所;未经被害人同意,禁止与其接触。铜官山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开展家庭走访,做家长、邻居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融入家庭生活,不受亲友邻居歧视。每周找他们谈话,了解心理动态,及时进行心理矫治。加强日常监管,对两人实行手机定位监控,加强与社区民警、“五老”网吧监督员沟通,共同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矫正期。
为帮助青少年特殊人群树立正确的“三观”,铜陵市司法局定期开展专场法制讲座,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组织青少年特殊人群赴安徽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接受警示教育,聆听现身说法,在座谈讨论中深受教育。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纠纷中,该市司法行政机关倡导立足关爱,重视权益保护,引导父母为子女健康成长慎重处理婚姻关系,要求法律援助律师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帮教措施。积极帮助青少年特殊人群就业,针对闲散青少年所需知识和技能,制定培训课程,指导他们通过网络平台、人才交流大会等渠道成功就业。对有不良记录或违法犯罪倾向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重点监管。针对贫困家庭、外来农民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特殊对象,加大帮教力度,采取“多包人”、“人盯人”的监控模式,避免误入歧途。 ·孙亮·
新闻推荐
铜陵讯 近日,家住铜陵县的汪先生发现,自己12岁的女儿在玩手机,询问之下才知道,孩子前几天瞒着父母拿家里的钱买了一部价值400元的音乐手机。汪先生认为孩子才12岁,手机店不应该卖给她手机,就向铜陵县工...
义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义安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