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查屏球与家人的合影。查屏球提供
1992年,读研时的查屏球。
查教授为家乡铜陵写寄语。记者 姜蕊 摄
■ 本报记者 姜蕊
乡愁是离家在外游子未尽的梦。梦里回乡,梦醒成愁。
因为这份抹不开的乡愁,他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里回归家乡教书育人,即便后来再次踏上漫漫求学路,他都始终心系家乡发展,只要有时间,他便会抽空回铜陵看看。他总说,我的心在铜陵。
从痴迷书海的小小少年到桃李满天下的名校教授、博导,跨越半个世纪,生于铜陵长在铜陵的查屏球从未褪去对学习的激情,亦从未停歇不断学习的步伐,也正因为此,他在自己所擅长的文学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日,带着一份崇敬之情、学习之心,记者走进复旦大学中文系,与这位铜陵老乡面对面交流,聆听他一路走来的不平凡经历以及对家乡的眷念与祝福。
小小少年沉浸书海
“家乡的媒体我当然非常欢迎,你若需要,我可以为你推荐本校其他优秀的铜陵籍教授。”言语间,查教授无不表露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1960年,查屏球出生于铜陵。他从小就有着爱读书的好习惯。小学三年级,当同龄的孩子都在迷恋“小人书”上的趣味连环画时,查屏球却一心扑在了长篇小说《海岛怒潮》上,“这是我人生中读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虽然是纯文字,但我并不觉得枯燥。”在查屏球看来,正是因为这本书,开启了他爱好读书和文学兴趣的大门。
中学时期,在铜陵县文化馆的图书馆中,人们常会看到一名小小的少年依偎在角落里,手捧着一沓书,一本一本地仔细翻阅着。大人总会好奇地凑近驻足观望,还有人好奇地问他,“这些书籍你都看得懂吗?”小小少年重重地点头,大人纷纷向他投来赞许的眼光。每次图书馆进新书,管理员阿姨总会第一时间通知他,而他必会风雨无阻地陶醉在书海世界里……这便是查屏球的少年时代,一座江南小城的图书馆中,竟有个如此特别的少年。
1975年,初中毕业的查屏球与其他同年级孩子一样,面临人生中的重要抉择——继续读书还是下乡工作?“在我们那个年代里,下乡工作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很多人在中学毕业后便迫不及待地要求下乡,然而我却始终在犹豫踌躇。”查屏球回忆说,坚定他选择的是当时在广播上听到的一则《高玉宝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翁高呼‘我要读书!’,那声呐喊正是我当时的想法,所以我毅然选择了继续求学。”
1977年,中断了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广大学子由此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查屏球因此更加努力进取,希望有朝一日能在自己爱好的文学领域有所成就。功夫不负有心人,1979年,查屏球取得了全市高考文科第一的好成绩,在全省考生中也是名列前茅。这样的成绩本应上全国的一流名校,然而,近视1000度的体检结果让很多看好他的人为之惋惜。正当他落寞无助之时,安徽师范大学一纸录取通知书送到了他的面前,“我们虽然不及北大清华有名气,但我们学校也有北大清华的老师,只要你肯努力,将来有一天你一定会成功!”入学后安师大一位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收获不俗“成绩单”
大学毕业后,查屏球回到家乡铜陵教书,这个选择是不仅仅因为铜陵的惜才之举将他“要”了回去,更在于他对故乡的深厚情谊。在铜陵的7年教书生涯中,查屏球培养了一批批为国家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精英人才。在此期间,他从未放弃读书的习惯。读的书越多,他越发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历练与学习。于是,29岁那年,他放弃了铜陵的工作,相继攻读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996年,他走进上海复旦大学,担任教学和研究工作。这些年来,查屏球还先后在韩国和日本讲学、任教、研究。
命运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在国外工作期间,查屏球通过寻访调查研究,找到了在韩国新罗时期,韩国留学生从唐朝时的中国带回来的手抄诗,在这300首古诗中,有近100首为我国失传的诗词以及现存最早的梁祝故事文本。这些发现都被查屏球后来整理成书,成为珍贵的文化宝藏。2016年,查屏球回到复旦大学复职,作为博士生导师继续从事专业研究与教学。
祝愿铜陵越来越美好
一路走来,查屏球在求知的道路上从未停歇,对家乡的眷恋亦不曾渐弱,“我特别荣幸地见证了家乡搭上现代化快车,生活、工作环境已经大有改善。”查屏球激动地说。
在查屏球的记忆里,铜陵这座工矿城市历史欠账较多、居住环境不够理想。然而,这些年来,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十年来更是彻底大变样,“城市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天井湖公园、西湖湿地公园等景区让我看到了铜陵在环境保护上下的苦功夫,新图书馆更让我感受到了家乡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铜陵真不愧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谈及对家乡未来发展的建议,查屏球认为,铜陵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多元、开放、包容都是这座城市独有的特色,与此同时,本土文化也不能丢,因此要不断加强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发扬。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诗仙李白曾三次漫游铜陵,骋目井湖美景,诉诸笔端,包括上述的《铜官山醉后绝句》在内作诗13首,成为千古绝唱,查屏球以李白为例,建议对其在铜陵所作诗词深度挖掘,开发文化资源、挖掘历史文化底蕴,让更多人感受到独一无二的铜陵韵味。
查教授不仅心系家乡发展,更希望用行动助力家乡的美好未来。“我是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如果家乡需要,我将邀请全国各地知名李白研究专家齐聚铜陵,开展寻迹李白研讨会,届时将对李白与铜陵、唐代文化的研究探讨。”查教授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相关活动扩大影响力,让李白成为铜陵的一张文化名片。
“铜陵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文化底蕴很深,文化传统渊源流长,我生于此长于此,深深受到这方土地的影响,我为家乡这些年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祝愿铜陵越来越美好,家乡父老乡亲越来越幸福!”采访结束前,查教授用这段文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美好祝福。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本报记者)在中秋节到来之际,铜陵市部分社区、社会团体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营造喜庆、文明、祥和的...
义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义安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