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都镇强
本报通讯员王绍林储保伟
城市户外广告不仅关系到一座城市的容貌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一座城市的品位和文化底蕴。面对城市管理工作中这一“难题”,昌邑市将广告牌匾管理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市政府印发了《昌邑市城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定》和《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首次明确了广告牌匾管理要求和技术规范。他们在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户外广告严格审批、拆旧改丑、升级换代,全力打造城市立面空间,不断提升城市观瞻度,提高城市品位和档次。
昌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广告管理科对城区范围内的所有街路两侧门店进行登记,按照城市道路管理要求,制定统一的广告牌匾设置规划,分门别类制定出广告牌匾设置标准,不同街路不同标准,同一条街路的不同地段也有不同要求,做到一路一要求、一街一模式、一段一特色。
昌邑市组织城区80余家广告制作公司负责人、广告制作商户召开户外广告设置专题会议,下发《户外广告牌匾审批事项通知书》,并签订《承诺书》,规范审批流程,做到先审批后安装、不审批不安装,严肃查处未批先装现象。今年以来对违反审批程序私自安装户外广告的8家广告制作公司、12家广告制作商户进行了查处。户外广告安装后,按照“谁设置谁负责维护管理”的原则,明确户外广告所属人负责对广告牌匾日常维护和更新。
同时,为更好地服务经营业户,该市提高了审批效率,缩短审批时限,对一般户外广告的审批确保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有些业户的不同要求,综合行政执法局及时与其沟通,采取现场查看、多方论证、一键审批等办法积极帮助解决,赢得了广大业户的普遍认可。
为充分发挥广告牌匾在城市建设中的美化亮化等作用,该市不断创新,对不同的路段、不同的楼体出台了不同的设计方案,实施分类管理,分类设置。比如,该市在审批新昌路新建沿街楼体广告时,注重小型化、简约化、规范化,采取“一楼面一特点、整体一致打造亮点”的办法,将广告牌做成格栅广告,既起到了美化作用,又保留了楼体的造型和风格。
今年以来,昌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借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按照“一店一牌”、拆除楼顶广告、破旧广告的要求,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先后拆除楼体、楼顶大型广告牌200余块,拆除影响市容的线杆广告、门店广告等共计1600余块,对370块广告牌进行了更新。以往的破、旧、小、多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既与城市规划相统一,又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一张张“新面孔”。
城市主要路口、商业繁华路段由于交通流量大,来往行人多,是广告牌匾乱搭乱建的“重灾地”。昌邑部分商家以前未经审批即在该类路段违章私设乱建户外广告,不但影响了市容市貌,有些大型牌匾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昌邑市组织城管、规划、工商、建设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对现有的乱搭乱建牌匾尤其是大型户外广告进行全面排查,对四类牌匾实行无条件拆除。对未经规划、城管、公路等部门批准,擅自设置的户外广告,无条件拆除;对占用城市绿地、占压城市建设红线、有碍交通、占用人行道设置的户外广告,无条件拆除;对陈旧破损、有碍观瞻且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无条件拆除;对制作工艺落后,美化亮化设施不全,且与建筑物风格及城市街景不相协调的户外广告,无条件拆除。对手续齐全、设置合理的户外广告予以保留,画面陈旧落后的进行更新上档升级,或改为公益性宣传广告。
此外,昌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广告管理科对已审批设置的广告牌匾逐一立档,对广告牌匾所属人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及广告设置的位置、要求、年限等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的登记,一条街一本档,实现了对全市广告牌匾的统一管理。同时建立巡查制度,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员配合各辖区分队加强巡查,及时发现户外广告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处理,初步建立了户外广告管理长效机制。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16日讯(记者张园园)近日,一则“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的消息,刷了不少人的朋友圈。虽然东营不是大莱龙铁路沿...
昌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邑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