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要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施祖麟向本报记者表示,产业转移不能把污染转移进来,不能把落后产能转移进来,重点是有选择性的承接并进行自主创新成打造自己的产业特色。
皖江城市带今年年初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安徽开始审视自己的产业承接模式。“承接产业转移不是‘捡破烂\’,而要探索科学承接新模式,在承接中实现转型升级。”安徽省省长王三运明确提出,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制度层面要设定产业门槛,严禁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转入;同时工业集中度、投资强度、产业集聚度、容积率、节能降耗等考核指标体系一个也不能少。
严把项目准入关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致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皖江城市带当地官员向记者表示,环保软约束不“软”、土地硬约束不“硬”是皖江城市带建设的新气象。
安徽省发改委主任沈卫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未来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的态势,安徽不能只在原有产业层次上进行调整,必须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寄予厚望。
以皖江城市带重要城市芜湖为例,今年1月,芜湖市成立产业布局领导小组,严把产业政策、环保、投资强度三道“关口”,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今年1-4月,芜湖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67.03亿元,同比增长98.9%。
目前,皖江城市带的平板显示、LED光电照明、新型装备制造、动漫创意……一个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转移中成长崛起,引领皖江“后发赶超”,抢占“十二五”中部经济发展制高点。产业规模加速扩张,工业化进程明显提速,构筑安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新闻推荐
宏观经济与调控政策对土地市场的作用正在显现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