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手工教室
民乐团排练现场
清晨,7点10分,38路公交车,绿地镜湖世纪城站。
几乎每天的这个时刻,一位女士便会出现在这里。她要乘坐38路公交车去往五一广场,在那里换乘19路公交车。在8点半之前,她要赶到位于银湖中路的芜湖市文化馆,第一个打开馆内舞蹈教室的门,等候其他人的到来。她叫杜爱平,是市文化馆金色夕阳艺术团的一名成员,如此默默的无私奉献已经坚持了好些年。去年11月开始,家住利民路的斯女士也加入了这样的一支队伍,一周4次,从城南到城北,早晚穿梭于这座城市的最繁华地段。“现在的文化馆就像一块磁铁一样,每天吸引着千余名群众从芜湖市的各个小区来这里排练、演出、自娱自乐,参加各种健康的文化活动。”市文化馆馆长王岭高兴地告诉记者。如今,随着30余支馆办社团、1000多业余文艺骨干常年活跃在馆内,文化馆这块磁铁不仅吸引了一大批喜爱文艺的群众,也培养了一批社区的辅导老师,他们在文化馆经过培训后,又像种子一样撒在社区、乡村,在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深冬的一个午后,记者走入市文化馆,这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在民乐团排练现场,记者遇到了来自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专业的学生唐亚林,唐同学说,自己爱好民乐,平时有空便会来这里做些志愿服务工作,同时还能利用个人所长义务教授葫芦丝。而负责低音大提琴的徐老师竟然来自巢湖,他告诉记者,自己不厌路途遥远,每周多次乘火车来往,就是喜欢上了文化馆的这种氛围。
2012年,市文化馆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服务载体更加多样,文化牵引力愈发明显,吸引着广大市民的纷至沓来,甚至有北京、天津、上海等外地的一些戏迷慕名而至。据了解,去年一年,市文化馆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艺术活动240余场(个),活动参与人数达30万余人次,先后举办了新春联大赛、“玉兔迎春”文艺演出、元宵节慰问农民工专场演出、原创诗歌朗诵会、古琴演奏会、“夏日激情”动漫真人秀晚会等活动;承办了“安徽美术大展水彩、水粉画”作品展、刘海波独奏音乐会等活动。此外,馆办文艺社团还承担起了文艺下基层演出、文艺创作、大型文化活动等重任,全年共送演出下乡、进社区、进广场达60余场,为宣传十八大精神、文明创建、民生工程、廉政文化等作出了不少努力。“市文化馆目前是全省最大的市级文化馆,也是全国先进馆。通过多年努力,我们已成功打造了市文化艺术节、市老年人艺术节、新春联大赛等25个文化馆品牌活动,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今后,还要朝着市民‘喜欢来、愿意来、来得很高兴、走得很满意\’的方向继续努力。”王岭告诉记者。
过去的一年中,市文化馆继续坚持“零门槛、全免费、零投诉、全结业”,公益性培训活动开展红火,全年免费培训市民达3500多人次,受到市民一致好评。全年不但在馆内共开办了50多个各类培训班,还走向社会开办了拥军班、外来务工人员班、启智班、敬老班、留守(流动)儿童班,深受百姓欢迎。此外,还开办了各类群星沙龙公益性讲座。文化馆内群星展厅全年举办各类展览近50场,不但参观者免费,还免除了办展者的费用;多功能厅全年举办各类活动60余次,全年免费播放电影200余场,每个周末到文化馆看电影已逐渐成为芜湖市一些中老年市民的习惯。
2012年,市文化馆在国家、省级的各类比赛中也取得了不少成绩,表现不俗。小品《小二黑买车》获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金奖,被省文化厅推荐参加明年的群星奖评比;少儿相声《想不想长大》在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中获二等奖;选派的6个节目在全省少儿文艺调演中,获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参加省第二十四届少年儿童音乐舞蹈器乐大赛,获10个一等奖;参加全国老年合唱节,获演唱三等奖;参加安徽省第二届曲艺节,3个节目分获创作一等奖和表演二、三等奖;参加“安徽省第三届葫芦丝巴乌器乐大赛”,获6个金奖;华乐合唱团、群星合唱团参加全省“金色晚霞合唱节”比赛,分获一、二等奖;艺术摄影沙龙胡建国、巩伟鸣摄影作品分获全国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金、银奖等。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和利用上,2012年,市文化馆组织芜湖铁画参加了各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会,褚氏铁画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荣获金奖;举办了“第二届芜湖铁画精品展”;编辑整理了“鸠兹寻觅——芜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图典”等。
本报记者 戴卿 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月18日,市档案局在系统内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努力践行安徽档案精神”的主题演讲比赛活动,六名同志获一、二、三等奖。此次...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