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张照片拍摄于1963年春节,距今整整五十年了。翻出这张照片,也翻出一段美好而温馨的记忆。
照片中是我和初中时同窗好友何国伟的合影。
我在初中读书的时候,正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那时,我们一家人仅父亲一人工作,每月只有40多元的收入,还要供养乡下的爷爷和外婆,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尽管我的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但初中毕业时,我没有跟父母和姐姐们商量,便自作主张,选择报考了一所中专学校——合肥航空工业学校,希望自己能早一点参加工作,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和负担。谁知命运不济,我们进入航校后,一个学期尚未读完,学校便“下马”了。那时,正赶上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不少工厂、学校都“下马”停办了。我们在校的一两千名学生被提前分配了工作。这样,我们一行68位同学便被一起分配来到芜湖工作。
人生中有的事情非常奇怪,失去了的东西往往会觉得分外珍贵。参加工作了,自己并不感到有多少激动和高兴,反而十分怀念在学校读书的时光和同学。于是,我报考了芜湖市夜大学继续学习,并和初中时的几位同学一直保持书信往来和联系。何国伟便是其中的一位。
何国伟是我们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初中毕业时年仅14岁。但是,他天资聪明,悟性极高。开学不久,他便把《语文》书中的课文都读了一遍。一次晚自习时,语文老师和他谈起书中的《梅花岭记》时,他竟说得头头是道,并能背诵几段精彩的文字,大家都十分惊奇。还有一次,他给大家出了一道趣味数学题:“几何三角,共计五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答。那时,我和他的粉笔字都写得比较好,老师常让我俩把课后作业抄写到黑板上,同学们竟然分不出是谁抄写的。初中毕业后,何国伟考入高中,成绩出类拔萃,我们的母校——合肥九中的老师都称赞不已。
1963年春节,我回到合肥探亲时,特地去了何国伟家,我们一起逛街后,在逍遥津公园里留下这张合影。何国伟将照片寄给我时,在照片反面写下一首小诗:“郁郁窗前正愁思,忽鸣飞雁南去时。鸿雁南飞年复年,与君兴会于何期?”我们同事看到这张照片时,脱口说道:“你照相怎么不把护袖拿下来呢?”这个小小的细节,可能也折射出那个特殊年代人们生活的艰苦与节俭。
值得一提的是,何国伟高中毕业后考入安徽医学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从医于弋矶山医院,后来,他考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又在澳大利亚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并被澳大利亚墨尔本莫纳西大学授予“唯一一名科学博士”,同时,在音乐、古典字画的研究方面都颇有造诣。五十多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新闻推荐
Tiger:说实话,这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命题,让老百姓讨论专家学者的专业话题,难,这个时候政府环境职能部门要有专业指导、专家学者献计献策,每个人参与其中,爱护环境,珍惜自己生命,还...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