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 让保障房里的百姓很“安心”
释义
市住建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新增保障房项目6.11万套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100%;截止8月,基本建成76.18万平方米、10832套,占竣工目标任务61.19%。按照“应保尽保”原则,2012年年底有19579户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保障范围,其中,保障房实物配租8391户。保障性住房15.81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安置房85.79亿元,同比增长54.63%。
日益增长的数字承载着百姓安居乐业的梦想。芜湖市委、市政府在2012年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以“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先行先试,”的路子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芜湖模式”。
2012年初,殷竹宏老人住进了镜湖世纪城6号楼这套双面朝南的户型,功能设施齐全,49.6平方米已基本满足生活需要。老人在南向的阳台上晒着太阳,“下楼有花园、公交枢纽建在家门口,没想到晚年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殷老是廉租房政策的受益者。像殷老一样,住在距离主城区10分钟车程的镜湖世纪城里,享受着廉住房政策的家庭有377户,安享着廉租房带来的舒心、安心。
为了让更多中低收入群体住上“安心房”,芜湖市2012年在确保廉租房在安置房和商品房项目中的配建比例时,既确保了供应量,又有一套有效避免管养漏洞的机制。这些配建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基本临近主城区,基础设施、公建配套、绿化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与商品房标准等同,形成了保障房“造价不高质量好、面积不大功能全、标准不高环境美”的安心房芜湖特色。殷老居住的镜湖世纪城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保障房既要保质保量,更要保证和体现分配的公平公正。2012年,芜湖市将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有稳定工作的无房新就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实行统一租金、差别化货币补贴。一批符合廉租房保障条件的家庭和外来人口享受到了优先保障,应保尽保的政策。
创新举措 实现保障房建设质的飞跃
据悉,廉租房、公租房并轨使用将成为今年芜湖市保障房建设的创新之处。芜湖市保障房建设的“亮点”是廉租房、公租房并轨使用。2012年,芜湖市廉租房、公租房由市宜居集团所属子公司统一建设,统筹使用中央、省补助资金,统一融资平台,以公平分配为生命线,并轨使用,采取统一租金标准、租补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芜湖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形成了在工程建设、建筑产品、运作模式等方面持续创新,强化质量监管,实行建管养三分离、市场化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融资创新 保障房建设“钱”途光明
资金短缺是各地保障房建设的一大难题。芜湖市一直在创新融资方式走在前例。充分利用各类融资平台,确保政府投资保障房项目建设资金到位。发行企业债券是芜湖市创新融资渠道、借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服务民生项目建设的积极探索。2012年,芜湖市建投公司发行28亿元企业债券,这是安徽省第一只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企业债券。据悉,此次发行债券所筹的资金将用于正在建设的4个保障房项目,包括公租房建设。
“一系列创新措施,为芜湖市破解“资金瓶颈”、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2011年,市政府成立国有独资的宜居投资(集团)公司,作为政府投资保障房项目的建设、融资、运营平台,对保障房财政补助资金实行统筹使用、统一调度和监管使用。”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中央及省已到位保障房补助资金24.47亿元全部归口在宜居投资(集团)公司。此外,宜居公司争取的建行贷款8亿元、扬子银行贷款1.6亿元,这些资金将全部用于芜湖市保障性住房项目。未来,更多芜湖中的收入人群将享受到保障性安居工程带来切实的好处。
新闻推荐
《金周刊》是芜湖日报报业集团精心打造的优秀女性报刊,资讯全、时效性强,报道面涉及女性与社会、婚姻与家庭、健康与生活、子女教育以及文化、科技、法律、国际、体育等方...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