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张家小茶铺□ 茆耕茹

来源:芜湖日报 2013-03-26 20:28   https://www.yybnet.net/

张家小茶铺的旧址

张家小茶铺三开间的低矮小屋,铺面连住屋也只有六十平方米左右。大城墙院有三个出口,南口通长街,东南口连平安里,走出东北口又与七更点、狮子桥交界。张家小铺就在东北口上,是大院南北进出的必经之地。张家三间屋座北朝南,屋脊前三个连通的半间是铺面,东边是屋门。中间和西边的木槽门,若遇起风下雨无人上门喝茶,则干脆关门大吉。从南边的东门进去,就是小柜台及堆货的山架。再往里走,就是张老爹、张奶奶及女儿和两个儿子的住房。屋以脊为界,一墙相隔,房分内外。

记得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芜湖热闹之处及码头物运之地,都有茶肆、酒楼。上二街、西门、下二街、寺码头,河南泗关街等处,都可见这类店面大小不等的茶铺。

张家的铺面,对着大院通往长街南端的巷道。铺面中、西两个相通的半间,置放有四张方桌,几条长凳。铺面正中墙上挂有彩绘中堂。东半间的小柜台上有一圆盘,内盛臭干子、五香干子、蒲包干子,上盖清洁的湿布。山架上码有香烟、小糖、烧酒,还有鞭炮和供神、祖用的香、纸。三只发黑的旧小方铁筒内,一只装有瓜子,一只装粉,一只装茶叶。这便是张家的全部商品。除此,山架的瞩目位置,还置有一尊长约25公分,高约20公分的印花彩瓷百子大肚罗汉。

清晨,张家方桌的四周,就有人陆续围坐喝早茶了。三、五人泡上一壶粗茶,买上几块干子,如需买上几根香烟,还要去柜台前与张奶奶当面购买。凡来张家吃早茶的人,大多是沿河边曹家巷码头上扛包、打杂的劳动者。他们收入微薄,吸烟也只能二根、三根地买。如果买上四根、五根,算是多的了,这时张奶奶就会赠送一根。当时张家卖的香烟,低档烟有双斧、哈德门、中华门等牌子,还有日本兵也吸用的旭光牌烟。此外还有少量的中档烟,如大英、小刀、黑猫等牌。大英、小刀两种烟内,还各夹有水浒一百零八将画片一张。如一百零八将画面聚齐,可兑杠骑车(后称脚踏车,今称自行车)一部。以上所售香烟,与今日不同,全为每包十支装。这群人不仅晨间来,有时劳动间歇也来,且比晨间来的人多。只有在他们干完一拨活,又等下一艘驳船靠岸的空隙,他们才会习惯性地来到张家稍事休息。坐下后,一壶茶,几根孬烟,几块干子,既是小憩,又是享受。兴趣一来,几个人一桌围上几牌是自然的了。

张家流行的不是麻将,是一种纸牌,叫“出牌”(简装牌九),玩牌叫“打出牌”。推牌九,叫“打天九”。但玩得最多的是掷骰子,又叫掷猴子。每次玩完,当然也付给张家少得可怜的抽头钱。至于茶、烟、干子这样极低的消费钱,有时还会赊欠挂账,待下次码头开支时才有钱付给。不论是喝早茶或工间稍歇,张老爹、张奶奶一家,总是忙着烧水、冲茶、搬桌、端椅,忙个不停。

芜湖开埠通商,米市的迁入,促进了各业的兴盛,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劳工队伍的形成。芜湖米市是以广州、潮州、烟台、宁波四帮,在芜湖购办米粮出口为大宗,这就又牵涉到米粮进出周转的两次装运。所谓装运,首先需将分散采购来的米粮,再经过过斛计量、入袋包装、绞口封袋、搬运存放等多道工序,才可将分散采购来的米粮,最终一袋袋搬运上江船,运往各地。仅此一项,还不包括米粮在芜湖加工、运输众多的劳力。据资料显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前后,芜湖有过斛计量的斛行三家,工人约200余。绞口封袋的工人约400人。掮扛搬运的工人更是众多,这时他们已分为山东、湖北、寿州、金斗四帮。各帮共有工人830-970人左右。以上三类工人,通常被称为“正帮”,已达千人以上。此外,尚有被称作“码头夫”的散工,这或可视为只有正帮人手不够时,才会请来帮助,这些散工人数也是个不小的数字。那么常来张家小茶铺的工人,有许多是正帮的码头工。当然,也有些是码头上的散工,他们来无定时;有活就来,有时多日不见人影。

每至冬季枯水时节,码头货运减少,小茶铺生意冷清。而到了夏日,生意就好多了,小铺狭小不够使用,张家便会在门前搭上席棚,增添桌凳。张老爹、张奶奶在大院是出名的热心人,为人乐观、和气。但凭他家如何辛劳,全家生活仍是艰难。

张老爹当年在大院还有一件出名的事,事情发生在民国三十年(1941年)。过去,芜湖人对城隍神的崇敬与祭祀十分隆重。这一年,大城墙院与七更点、平安里,因霍乱(时称“虎痢拉”)流行,又因个别人家有自缢的情况发生,于是一面求医问药,一面有人提出“出城隍庙会”祛祟求安,以期达到心理上的慰藉。由七更点居民程伯英领头号,茆家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谈妥神会班出会的租金(含全班约二十余人的报酬及其旌旗、道具、化妆、租借马匹等),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出城隍神的活动。会中必须由一孩童充扮背榜童子,戴瓜皮帽,穿长袍,袍外著马褂。神班会长发檄后,便从祭台上取下事前准备好的“皇榜玉旨”,告示上天玉皇大帝已准当地城隍所奏,降旨着令芜湖地方四季平安,百祟尽除。随后将这道“皇榜玉旨”用黄绸捆扎于该童的背后,再搀扶该童上马,随队向城隍庙出发。因该童年龄太小,就改换骑在一人的肩上。队伍出发,鸣锣开道,沿途燃炮。接着五猖队(下猖)五人,每人另有两人左右肩扶。五猖后是土地引领六人抬着的城隍神座(木塑城隍神像),神座后又是一堂锣鼓。队伍从大院出发,由狮子桥进入中二街,满街前来迎接城隍神的人不下千众。经上二街、环城西路,转由西门口至上长街、东内街,进入城隍庙,正式向城隍神复旨,以谢恩佑。这次出会,使七更点与大城墙院出了名,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张家小茶铺张老爹所扮演的土地神。张老爹平时尺余长的银须飘髯,容颜慈祥。这次出会他所扮演的土地爷,行走时一手拄着龙头拐杖,每行一步左手云帚(拂尘)上下甩动一次,宛若一位神仙。从此,都戏称七点更、大城墙院内有一位“活土地”。

到了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张家又从中二街一家出租连环画小人书的人家,二手转来了一批小人书摆架出租。因是二手转来,租金较低,受到七更点、大院一带儿童和女眷们的欢迎。约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张家门前还引来了一位说唱安徽大鼓的艺人,租借张家七、八条长凳,就地设摊唱起大鼓书来。在那样的年代里,像张家这样为着生存,而备受社会折腾的人家,芜湖一地真不知多少家。

张家茶铺不仅给大院带来了生气,而且是曹家巷码头工人临时休息的场所,每每遇到一些与百姓生活有关的信息、新闻等,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聚集在张家茶铺里传播、议论,久久不愿散去……

新闻推荐

大项目释放鸠江经济开发区发展加速度

□本报记者 赵丹丹 实习生 张梅记者日前走进安徽和电普华“新型铝合金电缆生产基地”项目现场看到:各种机械设备忙碌运转,工程车...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张家小茶铺□ 茆耕茹)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