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逸潇
偌大的生产车间里设备林立,洁白如雪的纸张从宽大的机器上绵延而过,现场没有弥漫的粉尘,没有刺鼻的气味,没有黑色的污水,甚至看不到多少操作员,偶尔会有一两位调试机器的外国专家匆匆而过……这是位于三山经济开发区的恒安(芜湖)纸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场景,一切都和印象中的传统造纸企业有很大不同。
经历整整两年的建设,恒安(芜湖)纸业项目一期的两条生产线自去年9月份起顺利投产。作为国内造纸龙头企业的五大生产基地之一,芜湖三山基地主要生产和销售“心相印”系列面巾纸、餐巾纸、手帕纸和卷筒纸等高档生活用纸,项目自落地之日起,就被寄予转型升级、清洁生产、绿色造纸等新期待,被视为恒安集团实现利润新增长的重要战略基地之一。“我们的设备和工艺,无论是放眼国内还是国际都是最好的,是目前全球生活用纸最先进工艺水平的代表。”恒安(芜湖)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荣誉自信地说道。
告别传统造纸业的低端形象,沿着恒安的生产线走一遭,随处能观察到“环保”“节能”“高科技”的细心设计。在第一道工序前,一摞摞从欧美进口的浆板随着传输带进入打浆工段,恒安并不自己制浆,把占造纸总污染90%的“制浆工段”排除在外,大幅减少了污染排放。浆板进入浆池打浆后,储存在近15米高的贮浆塔内,由世界先进的多圆盘纤维回收技术进行过滤,边角余料也会回收进入损纸贮浆塔后二次打浆,最大限度地节约纤维用量、降低废水固含量。
“造纸最重要的一条环保标准就是吨纸耗水量,我们目前的吨纸耗水量为5吨,是国家标准20吨的1/4。”黄荣誉告诉记者,降低造纸耗水量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降低生产流程中的耗水量,二是对废水的处理和再利用。恒安采用了高度封闭循环的水资源利用系统,废水可循环投入生产,同时投资2500万元自建污水处理厂,净化后的废水还用于企业绿化和卫生冲洗,不断减少造纸各个环节的“水足迹”。
企业的绿色转型行为,不仅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亦有来自项目落户地绿色理念的推动。恒安全国布局的五大基地中,芜湖三山项目是唯一建成多层厂房、设备集成立体分布的基地。黄荣誉指着车间2楼的一台台高大设备说:“以往这些设备按照工艺要求,都必须和1楼的设备在同一层,现在通过改善工艺实现立体布局,占地面积减少了一半。这也是为了符合三山经济开发区集约节约土地、提高投资强度‘门槛\’的要求。”今年下半年开始,恒安还将全面导入中包装自动化生产线,缓解用工荒,降低劳力成本;未来二期还将规划建设立体化仓库,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节约土地资源。
“芜湖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的理念,坚定了我们扎根发展的信心,也促使我们追加投资,不断扩大在芜项目的规模。”恒安负责人表示,继一期年产原纸12万吨项目顺利投产后,今年下半年公司将投资8亿元,启动二期工程和立体仓库建设,预计2015年投产。待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产36万吨高档生活用纸,实现产值50亿元,年税收入超过2亿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