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晚,在皖南医学院团委和学生会的组织下,1000多名师生代表在校园内,为雅安地震灾区祈福。同时,师生还通过义演为地震灾区同胞募捐。记者郑远摄
□本报记者 陈旻 孟鸣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雅安震情牵动芜湖市民心,爱心的细流涓涓不绝,传达着芜湖人对灾区群众的祝福和鼓励。
慈善老人一片情
雅安地震发生后,第一位来市慈善总会捐款的市民是陈根木。他今年已82岁,作为市军休中心的退休老干部,多年来一直为公益事业默默奉献。这些年来,他的各项捐款达到7万多元,前些年他被评为省、市两级的“慈善爱心楷模”。4月21日一大早,陈根木老人刚刚从报纸上看到地震消息,就赶紧从家里拿上钱打的来到慈善总会,为灾区捐款1000元。
22日一大早,仓巷口32号居民孙和华老人来到金马门社区,委托工作人员向雅安地震灾区捐献200元。这200元并不算多,可知道孙老境况的人都能体会这份深情的厚重。
孙老退休后一个人居住,每月靠1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由于身体有病,每月除去看病吃药、生活费后,也没什么节余。去年2月一场大火将孙老的家付之一炬。社区工作人员将他安排到老十二中过渡房暂住,为他申请了民政临时救助金。目前老人生活还很困难,却到社区捐献了200元钱。
22日中午,70多岁的姜大爷跑了很多路来到市慈善总会,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钱,里面既有百元大钞,也有50元、10元面值的钞票。老人数了1000元钱交给工作人员,说是为灾区捐款,自己只留下几十元钱,用于这个月的日常生活。现场工作人员一问,原来老人已经退休,这是他一个月的养老金。
自发组织献爱心
家住北门口的退休党员干部葛志江,22日一上班就向社区党委缴纳了1000元的“特殊党费”。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西南五省旱灾、青海玉树地震,葛老都主动地向社区党组织缴纳了“特殊党费”。他说:“看到电视报道上受灾同胞流离失所,我和家人无不动容,我是党培养多年的老党员,虽然退休了,同样感同身受,应该尽点绵薄之力。如果需要,我还继续捐款。”
积极自发响应支援雅安地震救援资助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有的主动与社区党委联系,商讨救助活动。芜宁路社区党员徐跃在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率先捐赠“特殊党费”500元,并且号召社区其他党员积极救助。芜湖海关、海关缉私分局职工自发倡议,组织献爱心捐款活动,截至4月23日下午全体关警员共捐款15600元。
民间爱心正能量
22日上午,香苑社区刚上班就接待了一位为雅安地震捐款200元的居民。这位热心居民不愿留其姓名,在社区工作人员几经询问下才说居住在香苑小区。
22日当天,本市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来到市慈善总会捐出4000元,也不愿留下姓名。他是芜湖市目前为灾区捐款最多的个人。“虽然我不是芜湖人,但来芜湖经营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了,早已融入了这个城市,作为芜湖这座爱心城市中的一员,我有义务和责任为灾区做点什么。”
这几天,小官山社区工作人员在入户搜集民情民意时,有不少人都在咨询社区有没有开展“雅安地震捐款捐物”活动,如果有要第一时间告诉他们,还有一些年轻人主动询问有没有组织志愿者去支援灾区的计划。
居民们说,灾区情况这几天一直都牵动着他们的心,眼前想做的就是捐款捐物给他们,送去温暖鼓励他们渡过难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赵双华 实习生 李青)全市对台工作会议24日上午召开,市领导张士军、刘振华、李志国出席。会议传达了中央和全省对台工...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