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孟鸣)4月17日,本报“党报热线”刊登了“百余户村民打响农电安全保卫战”的报道,引起芜湖供电公司高度关注。记者当日获悉,该公司各相关部门雷厉风行,针对当地用电安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立即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彻查安全隐患,不让村民用电受影响。
当日下午,该公司派出维修人员,赶到三山街道天桥村小圩村民组实地勘察,听取村民反映。据了解,2008年,当地进行农网改造时,将农村生产用电与生活照明用电分开,为村民生活用电单独架设了一条线路,以绝缘导线代替了原来的裸铝线。但在确定线路施工方案时,由于要避让蔬菜大棚并结合住宅的地理位置,加上线路通道狭窄,便确定了小江大埂路旁(民房侧)的线路路径。原来施工中曾组织立杆,但因电杆离居民的房屋很近,随即采取了沿墙敷设悬挂方式。由于当地民房墙体多为空斗墙,沿墙悬挂线夹固定不够牢固,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特别是近年来,当遇风雨天气时,该地出现线路固定线夹脱落的情况。当地供电所只是作了小修小补处理。他们也曾在部分路段增立数根电杆,但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昨日,该公司再次派出维修人员到现场,先行将报道中反映的在田地中废弃的不带电低压导线拆除,同时积极与村委会协调,组织人员安排布置挖杆洞和立杆作业,逐步将原在居民屋檐下的三相四线绝缘导线移至电杆上,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针对反映的电压不稳问题,芜湖供电公司组织维修人员进行负荷实测,调整变压器负荷,纠正电压偏相,提高供电质量。
截至记者发稿时,该公司维修人员已经协调村委会,做好说服部分村民同意在家门口立杆。下一步施工进展,记者将继续追踪报道。
(本栏目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用,即付稿酬。)
新闻推荐
□ 本报记者 陈旻略黑的面孔,鼻梁上架着眼镜,小赭山社区的老党员王鸿珍普通的外表下蕴含着坚韧和善良,她20年如一日坚持照顾孤老重症老...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