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融资难而导致的金融“贫血”现象并不鲜见。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来自于企业做大做强的快速扩张,这就如同小孩发育期“抽长”而出现的营养不良,同样属于发展中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现有相对严格的信贷体系内,小微企业实际很难吸收“新的血液”。这其中,金融机构出于防范风险的本能考虑,在信贷政策等方面加设门槛,这样的初衷可以理解。由此必然会把一些企业融资推向民间借贷的泥潭,加上融资高门槛产生的融资高成本,企业的苦衷也要正视和面对。因而,如何给民企金融“输血”,“政府搭台、银企联姻”不失为有效之举。
在芜湖市,由政府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服务活动,已经形成制度化,在解决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不过,在信贷政策偏紧,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对金融需求升级的情况下,此次市、县区联动开展“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服务”活动,更加突出了产业与资本的融合,有利于促进优势产业的融资能力,可以算作是“政府搭台、银企唱戏”的升级版。
政府搭台,关键还要银企唱好戏。都说“资本是长眼睛的”,恰恰说明资本流向总是趋利避害的。企业要主动作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以调整结构、自主创新的能力为突破口,选择一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和产业,以成长性强的项目和产业来吸引金融机构的“眼球”,赢取金融机构的信心。
从一定意义上说,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发展,也是推动自身发展的良好契机。显而易见,金融机构以金融服务扶持企业,推动产业发展,反过来也会为自身赢得更为广阔的金融产品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需要提醒的是,金融机构应当以产业和项目的成长性,而不能仅仅以企业的大小作为信贷政策的标准,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平等看待,提供公平的金融服务。社会可以理解金融机构的“嫌贫爱富”,因为金融企业也有自身的利益追求;但社会所不能容忍他们的“嫌小爱大”,对大企业的融资需求高看一眼,过度“偏爱”。
实业兴市,实业富民,关键在实体经济“血脉活络”、持续健康,这就需要长效而低廉的“输血”服务。期盼政府搭建、银企唱戏的模式,能够以有效的金融服务促进实体企业和支柱产业发展,促成优势产业与优质资本相对接,促进民企积极转型,推动民企走进“春天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赵云涛)今年是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年,为调动各县区大干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芜湖市近日制定出台《芜湖市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年“鸠兹杯”竞赛检查评比办法》,以...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