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总有美好的梦。少年时,我从历史课、历史书上间接地认识了一个美丽的港口城市——芜湖。老师的描述,书上的文字,在我的脑子里渐渐地形成了一幅具体的景象,很想能有机会亲近一下这个当时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不仅因为它的古老深邃,还因为它是中国四大米市之一遐迩闻名;当然也还有一些悲怆的因子,近代的芜湖曾因《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被辟为通商口岸,国家的主权在这块土地上遭到了侵夺。总之,这个地方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机缘巧合,长大以后参加工作时,果然有了一个机会。我放弃了到另一个大城市去的选择,填表时写上了“芜湖”。那两个字,我写得很认真,现在回想,都有点庄重感。那已经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了。
到了芜湖,浏览过后,觉得与原先脑中的“印象”很契合。那时芜湖还算不上大城市,比如公交,也就两条线路十一台车。工业则在解放前“两个半烟囱”的基础上刚刚起步。但这些都掩不住它质本的美。古城、长街,给人一种沧桑久远的历史厚重感。海关、码头,留下了近代芜湖在屈辱中默默奋起的印记。我就在中江塔与海关之间的这个地方工作。古代和近代都已是过去,芜湖人民开始在这里创造一个崭新的现代新芜湖。抱着这样的信念和梦想,我又放弃了一些很有吸引力的机会。比如在芜湖十分困难的上个世纪的60年代,我曾有机会在系统内调回老家,但最终还是决定要留下来。我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我亲眼看着芜湖这座港口城市一天一天不断发生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剧变,并为实现这些加进了自己的一点心力,虽极其渺小,但也倍感欣慰了。过去我上班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滨江公园。故地重游,有一种梦想渐次实现的快感;而新的梦想,又已在新一代芜湖的筹划、孕育之中了。
光阴荏苒,但觉五十多年不虚度,有幸追梦到芜湖。
鲍亦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孟鸣)日前,市双拥工委召开全市双拥创建迎检工作会议,通报全市双拥创建迎检工作情况,部署《芜湖市双拥创建迎检工作实施方案》。副市长、市双拥工委常务副主...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