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方村街道依托新建成的“农村清洁工程”,将合心村作为试点,在安徽省率先尝试农药垃圾集中回收。一年以来,合心村回收的30多万只农药瓶袋经转运站压缩后,被运往芜湖市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日报的这一篇报道,引自新华社的报道,也就是说,农药垃圾回收工作,已经受到了中央媒体的关注。事实上,芜湖市镜湖区去年5月,尝试农药垃圾回收的新闻,就已经被中安在线、和讯网、网易新闻中心与新农村商网转载。这说明,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农药垃圾的回收,是一次大胆创新,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因为农业生产的特定背景,广大农村地区,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农药垃圾;又因为长期以来养成的随意懒散的生产习惯,加上不少农民依然没有树立明确的环保意识,所以,广大农村地区,不仅在田间随处可见农药垃圾,就是在房前屋后,农药垃圾,也是比比皆是。这样处理农药垃圾,其危害不言而喻。它会直接污染农民的生产环境与生活环境,也会对农村居民尤其是孩童的人身安全以及家禽家畜的安全,造成直接的危害。因此,在农村开展农药垃圾的回收,可谓势在必行。
势在必行,是不是就一定有所收获呢?我们不妨看看两个方面的事实。一是具体的数据,开展集中回收试点以来,合心村已回收农药瓶袋30多万只;二是回收后的影响,一年之后,乡亲们开始养成农药废弃物随手入桶的习惯,农田周围的垃圾慢慢变少了。
面对这些收获,我们在倍感欣慰的同时,也应该有所反思。长期以来,农民们确实是养成了将农药垃圾随手乱丢的习惯,不过,面对这样的习惯,我们不能只是抱怨,甚至也不必批评,而应该是耐心引导。在开展农药垃圾回收的过程中,街道不仅在田间设置了200只回收桶,还发动干部、党员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同时,重视监管,组织保洁员加强田间地头的农药瓶袋回收巡查。宣传、引导与监管相结合,终于让当地农民改掉了随手一扔的习惯而养成了农药废弃物随手入桶的习惯。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有力的启示,农民们的一些行为习惯确实是积重难返,不过,“难返”并不意味着“不返”,只要我们引导对路、工作得力,“难返”,也完全可以回转。
社会的发展,已经让农村工作的背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此时,我们所开展的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唯其如此,才能让我们的工作与“新农村”的发展,完全合拍。
新闻推荐
汽车及零部件类 (共16家 59人)市2012年度产业振兴“千名人才计划”入围人选名单(共186人)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新华 赵根宝 马保林 席艳秋 彭桂玲 &nbs...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