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和14日,本报连续报道了部分市民所反映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中存在的“美中不足”,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公共自行车便民服务措施——
公共自行车落户芜湖市以来,逐渐被广大用户接受并喜爱,笔者是其中之一。越来越多的用户与这种环保车结缘,城市道路也因此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代品位的诗情画意尽在不言中。作为新生事物,这个租赁系统并非尽善尽美,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不爽。譬如,有的停车柱车子推进去之后没有反应,必须与服务台联系备案,常常无法及时解锁;又如,停车柱上明明有车,却取不出来,不知是停电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造成;遇到最多的当然还是停车难,但也只是“难”而已。上述情景笔者均遇到过,当时内心确实略感不快,事后细想又会释然,这毕竟属于美中不足,大可不必求全责备。
平心而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看似简单,管理起来却并非如此,几百个租赁点要真正做到随时都“停有位、用有车”,不可能一蹴而就。芜湖市这个系统开通之后,服务单位一直朝着这方面努力,笔者所在单位门前就有一个租赁点,每天都有人从这里把车推走,或者从别处推车过来。而让几百个租赁点同时正常运转,想想也确实不易。何况这又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有趋势而无定量,譬如某个停车柱今天车位满了,明天或许就不会,管理上要面对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作为用户,当然希望越方便越好,这也是政府积极推行的惠民项目,是全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具体体现之一,大家有足够理由对管理方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何况报道中所列举的现象,确实给用户出行造成了一些不便。只是,用户不妨看得长远一点,给管理方一些时间,让其针对不同路段的用户特点进行实地调研与统计,尽早建立起一个有效适时监控的网络,从根本上弥补这种“美中不足”,让用户在绿色出行过程中气脉顺畅。
人们对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微词,丝毫没有否认这一新生事物的意思,相反,恰恰是打心底喜欢的表示。所以,透过看似“求全责备”的表象,我们应该欣喜于人们对公共服务品质要求的提升,这是物质与精神共进的现象,是追求高质量城市生活的原动力。因此,有关方面不必有委屈感,要给予最充分的理解,并以此为动力,尽快尽早把这项服务做得更加完善。
新闻推荐
邀商招展已全面启动 注重“文化贸易”第四届动漫产业交易会拟定10月在芜举行
本报讯(记者 潘晔) 5月20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邀商招展工作部署会在市政务文化中心举行。记者获悉,本届动漫产业交易会拟定于10月18日-20日...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