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晔
从风雨中呱呱坠地,到成为“产业强市”的桥头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转型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过去,这里只是“单个抓项目”,然而随着一批批龙头企业相继落地,相关企业纷纷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发展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这里正迈着矫健步伐,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征途上扬鞭奋蹄。
产业集聚的洼地效应
十多年前,芜湖的家电制造业还是一片空白:既没有大型项目,更谈不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2011年,当全球最大单体压缩机生产基地在经开区落户,至此,芜湖市家电制造产业的重要一环——家用空调机制造终于形成全产业链。小到一颗螺丝,大到空调压缩机,全部组装都不需要走出经开区。
时间拨回到2010年,当时身为全球最优秀的压缩机供应商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正考虑在芜湖、合肥、武汉三地中选择一个新的制造基地。经过多轮考察调研,基地最终花落芜湖。“项目落户时,我们最看重的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成熟度。”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美的厨卫、美的精品、威灵电机等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产业,已形成芜湖的支柱产业。明显的产业集聚优势与优质的配套服务,是他们选择芜湖的重要原因。去年,该基地生产400万台压缩机,产值达12亿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道出数字背后的意义:一方面,产品主要供应芜湖美的集团,产业配套距离相应缩短,降低了整体成本。另一方面,基地倡导直流变频科技,还拥有全球首个不会造成臭氧破坏的环保压缩机。新产品一旦投入使用,芜湖空调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得到质的飞跃,整个产业链也将得到提升、完善。
一家兴带动百家旺。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的一番话解释了题中之义:招商引资的项目不能仅仅只看投资额或GDP,而是要考虑到江城整体的产业配套,使相关企业共同转型升级,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经开区也从“单个抓项目”转变成“整体抓产业”,真正做到“不是好菜不进篮”。
天高海阔正是扬帆时
产业升级转型之路,也是招商理念转变的创新过程。
当前经济形势下,工业项目招商面临着土地、能源等要素制约。但是位于经开区的嘉正欧意产业园占地不到150亩,却吸引了本特勒浦项与马瑞利3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
“新颖的招商模式吸引了我们。”芜湖本特勒浦项汽车配件制造公司的总经理方进说,产业园在原有土地上改建标准化厂房,他们只要按时支付租金,就能“拎包入驻”,大大缓解资金压力。目前,这个不增加一寸土地利用的项目,已形成年产100万套汽车热成型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
嘉正欧意产业园前身为桥北工业园。自从被划入经开区后,开始实行“零地招商”等政策。“我们整合原有的土地资源,在原来厂房基础上改建,新项目不再重新征用土地。”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这不仅节约了土地,而且有利于企业创造更高的产值效益,自然能吸引大项目、好项目落户。
产业的配套环境,也是500强企业落户经开区的关键因素。 (下转3版)
新闻推荐
芜湖市镜湖区人民法院根据安徽德润文化置业有限公司的申请于2013年4月7日裁定受理芜湖市工艺美术厂破产清算案,并于2013年4月7日指定安徽深蓝律师事务所为芜湖市工艺美术...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