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双华 实习生 李青
以危桥改造、县乡道升级、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为重点的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正在江城大地上掀起热潮。按照近期启动的2013-2017年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未来4年芜湖市将实现镇镇通二级公路、村村通农村公路客运班车、所有乡镇在30分钟内上高速或国省干线公路、所有行政村30分钟内到达乡镇政府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预计5年内将投资近50亿元,实施危桥改造130座,县乡道改造1000公里,其中通镇二级公路200公里,实施安保工程1200公里。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的出行条件,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奠定基础。
农村公路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芜湖市已建成“村村通”3000多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7908公里,其中县道1279公里,乡道2991公里,村道3638公里。与上一轮农村公路大建设相比,芜湖市此轮建设的一个明显变化是,质量监管更加规范严格。在农村公路建设和危桥改造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为先,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宁可少建一公里路,少建一座桥,也不能留下一处隐患”的理念,严格农村公路建设各个环节的监管。
为确保工程质量,芜湖市探索出一整套质量监管体系,即开展技术交流与人员培训,提高一线人员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严格实行“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和群众参与”的五级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责任登记追究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市场准入,严格标后管理,严格过程控制,加强督查、通报、处罚力度,注重工程建设细节管理,预防质量问题发生;市地方公路管理处将农村公路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等划片包干,包保到人;实行一线工作法;实行项目公示制;将农村公路各参建单位质量信誉纳入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立“黑名单”制,严格责任追究,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各县区交通运输局(办)及镇政府实行农村公路质量管理承诺,层层签订质量管理承诺书;建立综合监督网络,邀请人大代表、老党员、老干部及沿线群众等参与质量监督。
此轮建设的另一个突出变化是,更加注重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严格遵循建设与养护“两手抓、两手硬”原则,通过建立稳定的养护资金保障渠道、全面推行市场化养护、建立层级管理网络,多措并举,建养结合,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省“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市”,芜湖市探索建立了农村公路养护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模式。即按照县、乡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500元的标准,设立市级农村公路养护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此外还专门建立养护资金保障机制。在新形势下,推行市场化养护,是农村公路管理的有效途径。芜湖市决定,在江南片,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全实行公开招标,过去的道路养护单位必须升级改制为养护公司,参与市场竞标;日常养护则实行“专业养护公司+农户”的市场化模式;对乡、村道由各乡镇进行公开招聘,组建农民管护队伍进行承包养护,签订养护承包合同,并全部实行插牌公示,跟踪监管,奖优罚劣,从而真正做到政府花钱买服务,让人民群众走上畅通、洁净、安全的农村公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赵丹丹)记者昨日从市财政局获悉,芜湖市涉企资金检查工作拉开帷幕。本月中旬起至9月底,市财政部门将对2010—2012年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扶持企业发展的各...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